罚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罚愿 ”。
亦作“ 罚愿 ”。犹发愿。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 文贵 对天来罚愿,对天罚愿与妻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出山罚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
引证解释
⒈ 见“罚愿”。亦作“罚愿”。犹发愿。
引《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文贵对天来罚愿,对天罚愿与妻身。”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出山罚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
罚愿的网络释义
罚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2) 同本义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1) 刑罚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名词
(1) 大头
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 硕父。——《说文》
(2)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
众僧祝愿。——《晋书》
(3)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
(4) 心愿;愿望
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情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
(2)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
(3) 希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孝成王使 括…为将, 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
(5) 仰慕
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5 [海陆丰腔] ngien5 ngien6 [客英字典] ngien5 [台湾四县腔]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4 [陆丰腔] gnian6 [东莞腔] ngen3
◎ 潮州话:nguang6 (ngũang) 「潮州」nguêng6 (ngũeng 旧时:ngũe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願 | 魚怨 | 疑 | 元合 | 去聲 | 願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ŋĭwɐn | ngyanh/ngv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