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罗盘的指针。
胡适 《<科学与人生观>序》:“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用以比喻言语、行动的指向。
许地山 《换巢鸾凤》:“他们此后相会底罗针,不是指着弹唱那方面,乃是指着‘情话’那方面。”
引证解释
⒈ 罗盘的指针。
引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⒉ 用以比喻言语、行动的指向。
引许地山《换巢鸾凤》:“他们此后相会底罗针,不是指着弹唱那方面,乃是指着‘情话’那方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2) 同本义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3)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4) 轻软的丝织品
遍身罗绮。——宋· 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晚成单罗纱。
(6) 又如: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罗衾(绸被);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罗巾(丝制手巾);罗帕(丝织方巾);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罗带(丝织的衣带)
(7) 一种细密的筛子 。如:罗床(筛面用的一种器具);绢罗,铜丝罗
(8) 罗马尼亚的简称
(9) 姓
动词
(1) 用网捕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又如:罗雀(设网来捕雀,比喻门庭冷落);罗毕(用网捕鸟);罗雀掘鼠(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
(3) 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桃李罗堂前。——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罗落(罗列部署 );罗落境界(分布驻扎于边境);罗天结角(布下天罗地网)
(5) 收罗;招集,收集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天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罗斋(指聚集等待他人雇请的工匠、僧道);罗弋(网罗);罗取(搜罗求取);罗捕(搜索捕捉);罗搜(到处搜索)
(7) 包罗 。如:罗括(包括,包罗);罗居(周围的邻居)
(8) 约束,防范 。如:罗守(环绕守护);罗峙(环绕屹立);罗禁(包围禁闭);罗骑(巡行的骑卫)
(9) 阻止;遮拦 。如: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罗闉(古时军营周围的宵禁设施)
(10) 经过筛具或滤网、有网眼的织物筛下来 。如:罗面;罗和(对磨面工人的称呼)
量词
英文gross的省音译。十二打为一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2) 同本义
(3) 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鍼,所以缝也。——《说文》。字亦作针。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庄子·人间世》
若当针,不过一二处。——《三国志·华陀传》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陈叔宝《七夕宴玄圃诗》
(4) 又如:针头线脑(做针线活的零碎物件);针巧(针线的工夫精巧);针缕(即“针线”。也作“鍼缕”、“鍼镂”);针关(针孔);针颖(针尖);针头(针尖。借指绣针);针锋(针尖);针帖(插针用的线板);针虱(针马虱。比喻细微之物);针尖不倒(指手不停针);针衣(藏针用的带)
(5) 医疗用具。用石或金属做成
鍼石运乎手爪。——《后汉书·文苑赵壹传》
(6) 又如:针石(用以治病的石针);针艾(即针灸);针膏(针饵。针灸和药物);针剂(针灸和药剂)
(7) 针状的东西。如:针芒(针尖。比喻细微。也作“鍼芒”);针水(稻种发芽后其芽露出水面);针列(密集如细针排列)
(8) 刻度盘上的指针 。如:时针,分针,秒针;针路(罗盘针指的航路)
(9) 缝衣服、编织时,针穿布的一下 。如:在袜子上缝两针;织漏一针;伤口缝了四针
动词
(1) 缝
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唐· 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2) 又如:针线娘(替富人做针线活儿的妇女);针黹(缝纫、刺绣等针线活儿);针指(缝纫、刺线之类的针线活计);针姑(制衣之神);针女(缝纫女工);针匠(裁缝);针纫(缝纫);针妇(俗名纺织娘。即络纬);针绝(绝妙的缝纫、刺绣手艺);针缀(缝纫)
(3) 刺
鍼,刺也。——《广雅》
针之立死。——《物类相感志》
(4) 又如:针笔匠(在人身上刺画花纹的技师);针史(唐末无赖之徒于身上刺字,录入文字或记经历,称为“针史”);针绣(刺绣)
(5) 以针刺治病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志》
(6) 又如:针治(针灸治病);针科(针灸科);针师(针灸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