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緌

yīng ruí [ ying rui]
繁体 纓緌
注音 一ㄥ ㄖㄨㄟˊ

词语释义

亦作'缨绥'。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词语解释

  1. 亦作“ 缨绥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
唐李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
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
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缨緌的网络释义

缨緌

  • 亦作“ 缨绥 ”。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332
    笔画: 14
    五笔: XMM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VMBOV
    四角: 27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动词

    (1) 缠绕、系牵。通“婴”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2) 又如:缨情(犹系心)

    (3) 遭受 。如:缨缴(中箭。缴( zhuó):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英文翻译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

    ruí [rui]
    部首: 628
    笔画: 14
    五笔: XTVG
    仓颉: VFHDV
    四角: 229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缨子

    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丧冠不緌。——《礼记·檀弓》

    (2)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3)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 虞世南《蝉》

    (4)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动词

    (1) 系结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2) 继续

    緌,继也。——《尔雅》

    英文翻译

    tassels hanging from hat

    方言集汇

    ◎ 粤语:jeoi4 j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i1 [客英字典] sui1 [台湾四县腔] sui1 [梅县腔] s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儒隹脂A合平聲合口三等脂Anjyi/rvinʑ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