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袍不耻

yùn páo bù chǐ [yun pao bu chi]

词语释义

缊袍:以乱麻、乱棉絮成的袍子,指古代贫者之衣;耻:丢脸。虽然穿得很破,而不认为丢脸。形容人穷志不穷。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子路)也欤。”

成语用法

缊袍不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yùn,yūn,wēn [yun,wen]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JLG
五行:
仓颉: VMABT
四角: 26112

详细解释

yūn

(2) ——见 “絪緼”。即“氤氲” ( yīn-yū)

(3) 另见 yùn;wēn

yùn

名词

(1) (形声。从糸( ),昷( wēn)声。本义:以新绵合旧絮)

(2) 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

缊,绋也。——《说文》。谓乱麻。

衣缊无衣。——《汉书·东方朔传》。注:“乱絮也。”

纩为茧,缊为袍。——《礼记·玉藻》。注:“行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行及旧絮也。”

(里母)即束缦请火于亡肉家。——《汉书·蒯通传》

(3) 又如:缊褚(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缊褐(缊袍。泛指贫者所服粗陋冬衣);缊绪(缊褚);缊絑(缊褚)

(4) 乱麻

缊袍敝衣。(穿着旧袄破衣。名词做动词用。缊,旧絮。敝,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古为贫者所服)缊絮(乱麻旧絮。泛指粗陋的衣服)

形容词

(1) 动乱,不安,骚乱

缊,乱也。——《广雅》

齐桓之时缊。——《法言·孝至》

(2) 深奥。通“蕴”

乾坤其《易》之缊邪。——《易·系辞》

(3) 又如:缊奥(深奥,奥义)

动词

(1) 通“蕴”。积聚;收藏

乾坤其易之缊邪?——《易·系辞上》

而以是相缊。——《庄子·齐物论》。释文:“蕴,本亦作缊。”

(2) 又如:缊畜(蕴蓄。含蓄宽容);缊藉(蕴藉。含蓄宽容)

(3) 并行 。如:缊巡(并行的样子)

(4) 另见 wēn;yūn

英文翻译

tangled hemp, raveled silk; vague, confus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n3

宋本广韵

páo [pao]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QN
五行:
仓颉: LP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英文翻译

long gown, robe, cl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o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u2 [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po2 [陆丰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2 po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东莞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襃平聲開口一等bʰɑubau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chǐ [chi]
部首: 605
笔画: 10
五笔: BHG
五行:
仓颉: SJYLM
四角: 11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