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衣

tí yī [ ti yi]
繁体 緹衣
注音 ㄊ一ˊ 一

词语释义

古代武士之服。 借指武士。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古代武士之服。《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汉 郑玄 注:“今时伍伯緹衣,古兵服之遗色。” 贾公彦 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遗象。” 汉 张衡 《西京赋》:“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重以藩方跋扈,朝廷畏之……遂有朝编卒伍,暮拥节旄,夕解緹衣,旦紆公袞者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武士之服。

《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汉郑玄注:“今时伍伯緹衣,古兵服之遗色。”
贾公彦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遗象。”
汉张衡《西京赋》:“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宋司马光《百官表总序》:“重以藩方跋扈,朝廷畏之……遂有朝编卒伍,暮拥节旄,夕解緹衣,旦紆公袞者矣。”

⒉ 借指武士。

清周亮工《送王庭一入楚序》:“当予戊戌就逮时,緹衣闭予舴艋中,卫以甲士,謡諑之音日夜弗息。”

缇衣的网络释义

缇衣

  • 缇衣(缇衣) ,(1).古代武士之服。(2).借指武士。
  • 汉字详情

    [ti]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J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AMO
    四角: 2618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是声。本义:红黄色,丹黄色)

    (2) 同本义

    缇,帛丹黄色。——《说文》

    缇,赤也。——《广雅》

    缇十重。——《后汉书·应劭传》。注:“赤色缯也。”

    赤缇用羊。——《周礼·草人》。注:“縓色也。”

    四曰缇齐。——《周礼·酒正》。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也。”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史记·滑稽列传》

    (3) 又如:缇衣(指武士的服装。因衣色丹黄而称之);缇帷(橘红色的绢制帐幕);缇齐(酒名。因其色呈橘红而得名);缇骑(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缇幔(橘红色的帷幕)。特指古代军服的颜色,常用以代指武装人员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汉· 郑玄注:“今时伍伯缇衣,古兵服之遣色。”

    名词

    (1) 橘红色的丝织物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缇(赤色厚缯);缇绣(赤缯与文绣);缇袭(什袭。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

    (3) 莎草的籽实

    细茎有三棱,实在茎端,其色赤缇,故曰缇矣。——《尔雅》

    英文翻译

    reddish color, red, brown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