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
《晋书·贾充传》:“伐 吴 之役,詔 充 为使……给羽葆、鼓吹、緹幢、兵万人、骑二千。”
引证解释
⒈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
引《晋书·贾充传》:“伐吴之役,詔充为使……给羽葆、鼓吹、緹幢、兵万人、骑二千。”
缇幢的网络释义
缇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是声。本义:红黄色,丹黄色)(2) 同本义
缇,帛丹黄色。——《说文》
缇,赤也。——《广雅》
缇十重。——《后汉书·应劭传》。注:“赤色缯也。”
赤缇用羊。——《周礼·草人》。注:“縓色也。”
四曰缇齐。——《周礼·酒正》。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也。”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史记·滑稽列传》
(3) 又如:缇衣(指武士的服装。因衣色丹黄而称之);缇帷(橘红色的绢制帐幕);缇齐(酒名。因其色呈橘红而得名);缇骑(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缇幔(橘红色的帷幕)。特指古代军服的颜色,常用以代指武装人员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汉· 郑玄注:“今时伍伯缇衣,古兵服之遣色。”
名词
(1) 橘红色的丝织物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缇(赤色厚缯);缇绣(赤缯与文绣);缇袭(什袭。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
(3) 莎草的籽实
细茎有三棱,实在茎端,其色赤缇,故曰缇矣。——《尔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huáng
名词
(1) (形声。从巾,童声。本义: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2) 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后泛指一般旌旗);幢队(行军时,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幢牙(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
(3)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刻于石上者称石幢 。如:幢相(佛幢)
(4)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幢 。如:幢主(部队首长)
(5) 量词。俗称房屋或楼房一所为一幢
(6) 另见
zhuàng
名词
张挂在舟、车上的帷幔
抚鸿幢,御矰缴,方舟并驾,俛仰极乐。——《后汉书》
形容词
(1) 愚昧无知
是故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七者,教之志也。——《大戴礼记》
(2) 又如:幢愚(愚昧);憧憧(憨愚无知的样子)
量词
(1) 〈方〉∶房屋的栋数。如:一幢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ong2 [海陆丰腔] tung2 cong2 cong6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dung4 d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2 cong2 cong5 [客英字典] tung2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3 |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幢 | 宅江 | 澄 | 江 | 平聲 | 江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drung/deong | ɖʰɔ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