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緇湼 ”。《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湼而不緇?”后以“緇涅”比喻身处浊世而不污。
南朝 宋 刘铄 《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伊余久緇涅,復得味苦淡。愿逐 安期生 ,於焉愜高枕。” 清 唐孙华 《寄题三贤祠》诗:“运穷有退藏,识定无緇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緇湼”。
引《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湼而不緇?”
后以“緇涅”比喻身处浊世而不污。 南朝宋刘铄《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伊余久緇涅,復得味苦淡。愿逐安期生,於焉愜高枕。”
清唐孙华《寄题三贤祠》诗:“运穷有退藏,识定无緇涅。”
缁涅的网络释义
缁涅
注音ㄗㄧ ㄋㄧㄝ 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甾( )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名词
(1) 僧侣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从土,曰声。本义: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
(2) 同本义
涅,黑土在水中者也。——《说文》
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西山经》
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淮南子·俶真》
(3) 又如:涅石(黑矾石,可为染料)
(4) 黑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5) 古代河流名 。在今山西、河南、广东都有涅水
动词
(1) 染黑
涅而不缁。——《论语·阳货》
(2) 又如:涅齿(染黑牙齿);涅污(染污)
(3) 纹身
是主家私自黥涅。——范成大《清远店诗·序》
(4) 又如:涅墨(在人身上刺字或刺成图案,再涂以墨);涅手(在手臂上刺字涂墨);涅文(纹身的文字或图案);涅面(在脸上刺字或刺图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et7 ngiap7 [客英字典] ngiap7 [海陆丰腔] ngiap7 [梅县腔] ngiap7 [台湾四县腔] n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ngiab5 niad6
◎ 潮州话:娜奄4(攝)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涅 | 奴結 | 泥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