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撮

zī cuō [ zi cuo]
繁体 緇撮
注音 ㄗ ㄘㄨㄛ

词语释义

即缁布冠。其制小,仅可束发髻。

词语解释

  1. 即缁布冠。其制小,仅可束发髻。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朱熹 集传:“緇撮,緇布冠也。”

引证解释

⒈ 即缁布冠。其制小,仅可束发髻。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朱熹集传:“緇撮,緇布冠也。”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VLG
五行:
仓颉: VMVVW
四角: 2216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甾( )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

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名词

(1) 僧侣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英文翻译

black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cuō,zuǒ [cuo,zuo]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JBC
五行:
仓颉: QASE
四角: 56047

详细解释

cuō

动词

(1) (形声。从手,最声。本义:用手指抓取粒状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撮,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说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汉书·律历志上》

鸱鸺夜撮蚤。——《庄子·秋水》

(3) 又如:撮一点儿盐;撮药(抓药);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台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拢的东西用簸箕等物铲起 。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拢 。如:撮补(从中帮助)

(6) 玩弄 。如:撮戏(玩把戏);撮哄(起哄);撮空(戏弄虚假)

(7) 簇拥 。如:撮拥(簇拥)

(8) 摘要,摘取 。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录(采录;摘录);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叙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拢

撮冀州之众。——《后汉书·袁绍传》

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那西撮。——《水浒传》

(10) 提,拎

量词

(1) 容量单位,等于一升的千分之一——用于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状物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孙子算经·上》

(2) 食指与姆指间能撮起的量 。如:一撮儿;一撮食盐;撮土焚香(撮土为香。撮土代替香炉,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zuǒ

量词

(1) 用于成丛的毛发或野草等 。如:一撮儿毛;剃去一卷,留下一撮

(2) 另见 cuō

英文翻译

little bit, small amount, pinch

方言集汇

◎ 粤语:cyu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d5 zeb5 zod5 [海陆丰腔] cot7 zep7 [客英字典] cot7 [台湾四县腔] cot7 zep7 [梅县腔] zep7 cot7 [陆丰腔] cot7 [东莞腔] zut7 [宝安腔] cot7 | zot7 zep7
◎ 潮州话:cuag4(tshuak)[潮州]cuêg4 ,coh4(tsho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括入聲合口一等cuat/zuattsuɑ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