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须姜

lǜ xū jiāng [lü xu jiang]
繁体 綠鬚姜

词语释义

中药材细辛之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药谱》。

绿须姜的网络释义

绿须姜

  • 绿须姜是中药材细辛的别名,出自于《清异录·药谱》。
  • 汉字详情

    lǜ,lù [lv,lu]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VI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NME
    四角: 271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英文翻译

    green; chlorine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

    jiāng [jiang]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UG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GV
    四角: 804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2) 同本义

    岐水经 姜氏城为 姜水。——《水经注·渭水》注

    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国语》

    (3) 姓

    姜,神农居 姜水,以为姓。——《说文》

    (4) 又如:姜太公钓鱼(姜子牙世称姜太公,即吕尚。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齐侯。传说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的时候,钓绳端的直钓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情出于自愿)

    (5) ∶通“咧”。强 。如:姜姜(逞强争斗的样子。)姜:通“咧”

    名词

    (1) 生姜

    楠梓姜桂。——《史记·货殖列传》

    (2) 一种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Zingiber officinate ),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亦入药

    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英文翻译

    surname; ging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eng1
    ◎ 客家话:[梅县腔] giong1 [宝安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海陆丰腔] giong1 [陆丰腔] giong1
    ◎ 潮州话:〈姓〉giang1(kiang) , gien1/gion1(kie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kiangk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