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荑

lǜ yí [lü yi]

词语释义

拼为lǜ tí,指茅草的嫩芽。

汉字详情

lǜ,lù [lv,lu]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VI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NME
四角: 271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英文翻译

green; chlorine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yí,tí [yi,ti]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GXW
五行:
吉凶:
仓颉: TKN
四角: 4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2) 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3)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4) 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后汉书·方术传》

生繁华于枯荑。——《晋书·元帝纪》

(5) 又如:荑枯(即“枯杨生稊”之意。喻绝处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

动词

(1) 发芽

草陆生曰荑。——《通俗文》

陵罔掇丹荑。——郭璞《游仙诗》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首》

(2) 另见

动词

(1) 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凡稼泽,夏以殄草而芟荑之。——《周礼》

(2) 另见

英文翻译

sprouts; tar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t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 ti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梅县腔] t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zĭɛnji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