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标志

lǜ sè biāo zhì [lü se biao zhi]
注音 ㄌㄩˋ ㄙㄜˋ ㄅ一ㄠ ㄓˋ

词语释义

绿色环境标志是由政府部门、公共或民间团体依照一定的环保标准,向申请者颁发并印在产品和包装上的特定标志,用以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直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汉字详情

lǜ,lù [lv,lu]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VI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NME
四角: 271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英文翻译

green; chlorine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
biāo [biao]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MF
四角: 419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3)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4)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5)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6)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8)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9) 又如:标抹(屋梁上的短柱)

赤城霞起而建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文选·郭璞·江赋》

凡坑陷井穴皆有标。——《新唐书·百官志》

(10) 又如:路标(交通标志);商标;浮标;标船(挂着标记的船,一般不会被劫掠)

(11) 给优胜者的奖品 。如:标首(首先拿出的赏钱);锦标;夺标

(12) 承包者向发包一方所标出的自己愿出的价钱 。如:投标;招标;开标

(13) 旗帜

梁祖( 朱全忠)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缓急之际,用以挥军, 祖自目为火龙标。—— 宋· 陶谷《清异录》

(14) 标准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

(15) 又如:标的(准则,法则;标志,记号;靶子) 目标

大会射,设标的。——韩愈《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

(16) 又如:标鹄(标的) ;代表 。如:标程(模范,榜样);标轨(风范) ,风度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孔稚珪《北山移文》

(17) 又如:标格(风度,模范);标领(犹风仪);标态(风采神态) 清督抚等所辖绿营兵编制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团 。如:标下(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叫标。标下,即管辖下的官兵);标统(清代陆军制,统带一标的军官,称标统。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18) 古代武器名 。如:标子(古代武器的名称。用于投掷的标枪);标叉(用于投掷的叉)

动词

(1) 标明,显出

黄琬之早标聪察。—— 任昉《王文宪集序》

(2) 又如:标上号码;标树(标举,评价。同标置);标举(显示,标明)

(3) 题写

名标于奇纪(指《山海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标了牌票(填写了执行公务的凭照);标目(题写书文名称);标名(题名。列举姓名);标句(撰写词句);标注(犹批注)

(5) 显扬 。如:标榜(表扬,品评;公告用的榜文);标心(表明意愿);标白(显扬)

(6) 标立;建立 。如:标金(树立铜柱;即条金,为标准金条的简称);标帜(独树旗帜)

形容词

(1) 高 。如:标领(高出众表);标柱(高柱);标望(声望很高)

(2) 标致,俊美 。如:标脸(标致的模样);标秀(标致,秀美);标俊(标致俊美)

(3) 突出 。如:标拔(特出);标冠(首位)

英文翻译

mark, symbol, label, sign; stand the bole of a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1
◎ 潮州话:颇妖1 波腰1 ,piou1/piao1(phiau) biê1/bio1(pie)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F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P
四角: 40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动词

(1) 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动词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名词

(1) 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英文翻译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宝安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客英字典] zhi5 [陆丰腔] zhi5 [沙头角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海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吏去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h/tj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