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绿林
(1) 原为山名,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领导过绿林山起义。后以此称聚众抗官或劫富济贫的行为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领导农民起义,聚集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大洪山一带),后来因以‘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请爱护绿林。
2、两首英国的调子,用作绿林好汉们的饮酒之歌,一首爱尔兰曲调用作林中仙女的悲歌。
3、这些所谓的绿林好汉反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制度,并在采矿营地奴役时代做出了顽强的抵抗。
4、事实上,整部有关绿林好汉的剧集中普遍充斥着一种同性情结。
5、“绿林少年”准备在此逗留5天。
6、科尔克是绿林印刷出版的绿林传记(全长传记专门为学生调查提供资料)之JKR传记的作者。
7、我们并不需要像RobinHood那样劫富济贫的绿林方式,但在金融学值我们将通过风险管理的一种对称方式来实现。
8、我今年20岁,曾于绿林公司服务两年,担任一般文员工作。
10、营巢在针叶林、常绿林、杂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的荆棘或矮树上。
11、那个年代,汤姆有一点叛逆,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当绿林好汉。
12、现在,他将要分享他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教训。他最近在科州一个叫绿林的乡村课堂上作过报告。
13、不像其他绿林好汉,《罗宾汉也疯狂》中的男主角操着流利的英语,而他的傻劲更和其他好汉相去甚远。
14、哪些人将在车站迎接“绿林少年”?
15、在他成为绿林大盗之前,有一次,他决定参加一场比赛,以证明他的武艺。
16、他和他的绿林好汉们抢夺途经舍伍德森林的有钱的游客。
17、《沙漠边缘》穿过这最后的绿林,就是沙漠。
18、绿林少年是一群流行歌手,现在他们在全国巡回演出。
19、观众们先是为玉娇龙和她的绿林恋人罗小虎(张震饰)大漠幽会这出充满感官刺激的对手戏而屏住呼吸,接着又为李慕白的一段对爱的诀别词感动得失声哭泣。
20、“绿林少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21、与此同时,绿林盛行。
22、我去了绿林;母亲,快给我铺床。
23、通过规划把发展带融入整个秦岭的大自然之中,形成了“水体-绿林-城市-群山”的风貌特色。
24、“绿林少年”是些什么样的人?
25、他不是罗宾汉类型的人,他的追随者们也都算不上绿林好汉,但他们是一群为自己的该得到的权利而斗争的人。
26、白冠长尾雉是典型的林栖鸟类,栖息的生境为亚热带常绿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
27、他们说宁可在谢伍德森林里当一年绿林好汉。
28、最后乔扮演了一伙绿林好汉,哭哭啼啼。
29、或参与每日特别安排的活动和绿林远足。
绿林的国语词典
绿色的山林。
绿林的网络释义
绿林 (词语解释)
绿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ù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lǜ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林 | 力尋 | 來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m | l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