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邈

mián miǎo [ mian miao]
繁体 綿邈
注音 ㄇ一ㄢˊ ㄇ一ㄠˇ

词语释义

辽远。

长久;悠远。

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词语解释

  1. 亦作“緜邈”。辽远。

    《文选·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刘逵 注:“绵邈,广远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家国绵邈,山川辽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

  2. 长久;悠远。

    晋 陆机 《感时赋》:“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开闢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唐 李华 《咏史》之三:“緜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清 周亮工 《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绵邈,水火兵燹,以后虽復同处一域,不知为谁何氏之族者矣。”

  3. 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晋 陆机 《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词著者,则 阳湖 张氏 、 长洲 宋氏 ,均工绵邈之文,其音则哀而多思,其词则丽而能则。”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緜邈”。

⒉ 辽远。

《文选·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刘逵注:“绵邈,广远貌。”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家国绵邈,山川辽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

⒊ 长久;悠远。

晋陆机《感时赋》:“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闢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唐李华《咏史》之三:“緜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清周亮工《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绵邈,水火兵燹,以后虽復同处一域,不知为谁何氏之族者矣。”

⒋ 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晋陆机《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玉田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词著者,则阳湖张氏、长洲宋氏,均工绵邈之文,其音则哀而多思,其词则丽而能则。”

绵邈的国语词典

悠远。

绵邈的网络释义

绵邈

  • 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晋 陆机 《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馀於言,自是佳作。”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词著者,则 阳湖 张氏 、 长洲 宋氏 ,均工绵邈之文,其音则哀而多思,其词则丽而能则。”
  • 绵邈造句

    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唾弃自己的文化瑰宝是不智,否定自己的祖先是不孝,不智又不孝的行为,能不鸣鼓而攻之?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摇篮,绵邈博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呼吸的元素。
    ‘窥刊崩石,捃逸残竹,巢风寂寥,羲埃绵邈。
    言辞婉丽,深情绵邈,气象阔大,意境深远!好词作!
    直到露曙,浩燃潜意识中浩茫绵邈的虚妄画面才渐渐沉去,他终于心融神释的入睡,而这睡眠也不过是失眠后微薄补偿,一如工厂对工伤人员的特殊扶持。
    虽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声绵邈,冀可唤回人类苏醒之觉性。
    唇角不觉发出一声绵邈的叹息声。
    她冷幽幽的声音仿佛来自冰谷里的回音一样绵邈。
    清亮的琴音很快奏响,凄美婉转的曲调,热情奔放地歌声,渲染出深挚缠绵、旖旎绵邈的浓浓的倾慕和大胆的表白,传递着无言的心声。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

    汉字详情

    mián [mian]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R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MHAB
    四角: 2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帛,从糸( )。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2)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 白居易《新制布裘》

    (3)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4) 通“棉” 。如: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5)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周邦彦《兰陵王》

    (6) 姓。春秋齐有绵驹

    动词

    (1) 接连不断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緜,连也。——《广雅·释诰四》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选·张衡·思玄赋》

    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形容词

    (1) 久远

    微睇緜藐。——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

    鸟屿緜邈。——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2) 又如: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3) 柔软,单薄 。如: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4) 薄弱;软弱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汉书·严助传》

    (5) 又如: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6) 病重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晋书·陶侃传》

    (7) 又如: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8) 美,盛 。如: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

    英文翻译

    cotton wad; wool; soft, downy

    方言集汇

    ◎ 粤语:min4

    宋本广韵

    miǎo [miao]
    部首: 306
    笔画: 17
    五笔: EER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BHU
    四角: 363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貌声。本义:距离遥远)

    (2) 同本义,通“藐”

    振景拔迹,顾邈同列。——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邈绵(遥远;旷远);邈廓(辽阔);邈远(遥远);邈然(遥远的样子)

    (4) 久远。指时间长 。如:邈永(久远);邈殊(久远);邈绝(久远);邈如旷世(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5) 渺茫,模糊不清 。如:邈如(虚无飘渺的样子);邈思(遐想);邈渺(渺茫的样子)

    (6) 高远,超卓 。如:邈行(高远超卓的行为);邈绝(高远);邈志(远大的志向)

    动词

    (1) 通“藐”。轻视,小看

    说大人则邈之。——《孟子·尽心下》

    (2) 又如:邈视(藐视)

    (3) 超越;胜过 。如:邈古(超越古人);邈俗(超越世俗);邈逾(超越);邈群(超群);邈世(超脱世俗)

    (4) 用同“貌”。描绘,摹写 。如:邈真(描绘图像;描摹);邈掠(犹描摹);邈影(绘画)

    英文翻译

    far, distant, remote; sl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miu5 m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3 miau3 mok7 [宝安腔] mau3 mia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3 miau3 [客英字典] mok7 miau3 mau5 [台湾四县腔] mau3 miau3 meu3 mok7
    ◎ 潮州话:毛妖2(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角入聲開口二等mruk/meokmɔ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