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视

mián shì [ mian shi]
繁体 綿視
注音 ㄇ一ㄢˊ ㄕˋ

词语释义

犹凝视。

词语解释

  1. 犹凝视。

    南朝 梁简文帝 《舞赋》:“既相看而緜视,亦含姿而俱立。”

引证解释

⒈ 犹凝视。

南朝梁简文帝《舞赋》:“既相看而緜视,亦含姿而俱立。”

绵视的网络释义

绵视

  • 绵视,读音为mián shì ㄇㄧㄢˊ ㄕ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凝视。
  • 汉字详情

    mián [mian]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R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MHAB
    四角: 2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帛,从糸( )。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2)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 白居易《新制布裘》

    (3)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4) 通“棉” 。如: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5)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周邦彦《兰陵王》

    (6) 姓。春秋齐有绵驹

    动词

    (1) 接连不断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緜,连也。——《广雅·释诰四》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选·张衡·思玄赋》

    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形容词

    (1) 久远

    微睇緜藐。——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

    鸟屿緜邈。——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2) 又如: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3) 柔软,单薄 。如: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4) 薄弱;软弱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汉书·严助传》

    (5) 又如: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6) 病重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晋书·陶侃传》

    (7) 又如: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8) 美,盛 。如: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

    英文翻译

    cotton wad; wool; soft, downy

    方言集汇

    ◎ 粤语:min4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