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起

chāo qǐ [ chao qi]
繁体 綽起
注音 ㄔㄠ ㄑ一ˇ

词语释义

1.举起、拿起。。 2.竖起。

词语解释

  1. 抓起;举起。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其人绰起丝鞭,高呼:‘经略好在!’”《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被他绰起一斧,正中 刘官人 面门,扑地倒了。”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

  2. 竖起。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哥也,你直恁的便怒嗤嗤,绰起了紫髥髭。”

引证解释

⒈ 抓起;举起。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其人绰起丝鞭,高呼:‘经略好在!’”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扑地倒了。”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

⒉ 竖起。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哥也,你直恁的便怒嗤嗤,绰起了紫髥髭。”

绰起的国语词典

举起、拿起。

绰起的网络释义

绰起

  • 绰起:chāo qǐ 拿起来,抓起
  • 绰起造句

    说着,他绰起铁锨铲了一锹土,果然,地层深处的土还是湿的。
    在其中,罗信的身形刹那间影影绰绰起来,一种属于虚元境巅峰却又比虚元境强大太多的气息从他身上不断波动开来。
    伸玉指盆池内蘸绿波,刚绰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见嫦娥。
    接着还有“命左右取一条铁索,用火烧得飞红,在丹墀下铺好,左右将凶犯绰起,走到下面,将磕膝露出,对定那通红的练子,纳了跪下……”。
    汤和惊醒了,绰起长枪滚地而起,唤着几个小卒,挺着兵器挡在驴前。

    汉字详情

    chuò,chāo [chuo,chao]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HJH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YAJ
    四角: 21146

    详细解释

    chāo

    动词

    (1) 抓取

    绰枪上马。——《水浒传》

    (2) 又如:绰起一根棍子

    (3) 举起 。如:绰起(立起,竖起)

    (4) 顺;应 。如:绰经(趁势;顺势)

    (5) 另见 chuò

    chuò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卓声。本义:宽大,舒缓)

    (2) 同本义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

    (3) 又如:绰步(大步);绰板婆(大脚婆娘);绰绰(宽舒裕如)

    (4) 姿态柔美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洛神赋》

    (5) 又如:绰态(柔媚多姿);绰俏(漂亮;俊俏)

    (6) 隐隐约约 。如:绰见(瞧见,看见);绰注(琴声自下而上为绰,自上而下为注)

    (7) 端正

    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权。——唐· 元稹《酬孝甫见赠诗》

    (8) 又如:绰立

    动词

    (1) 吹拂 。如:拂绰(拂拭);绰尘(拂拭尘土)

    (2) 搅乱 。如:绰趣(逗乐);绰人眼光(搅乱视线)

    (3) 另见 chāo

    英文翻译

    graceful, delicate; spac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coek3

    宋本广韵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