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词语释义
绪论
(1) 书藉或论文开头说明主旨和内容的部分
词语解释
言论。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后生小子不获闻前辈绪论,皆以为天下安有定法,各出意见,自立尺度,惟平者可合律,奇者为出伦耳。” 明 李贽 《何心隐论》:“然余未尝亲覩其仪容,面听其绪论,而窥所学之详,而遽以为过,抑亦未可。”《明史·孙慎行传》:“幼习闻外祖 唐顺之 绪论,即嗜学。”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诸公子环坐,听其绪论。”
指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的大旨和内容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今上乙亥, 徐孺东 新入省垣,首申其説,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 瞿秋白 《海上述林·别林斯基的百年纪念》:“ 别林斯基 论 普希金 的许多文章的前面,还有一篇很长的关于历史的绪论,是说明从 狄尔若文 到 普希金 的 俄国 文学史的。”
引证解释
⒈ 言论。
引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书》:“后生小子不获闻前辈绪论,皆以为天下安有定法,各出意见,自立尺度,惟平者可合律,奇者为出伦耳。”
明李贽《何心隐论》:“然余未尝亲覩其仪容,面听其绪论,而窥所学之详,而遽以为过,抑亦未可。”
《明史·孙慎行传》:“幼习闻外祖唐顺之绪论,即嗜学。”
清王晫《今世说·文学》:“诸公子环坐,听其绪论。”
⒉ 指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的大旨和内容等。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今上乙亥, 徐孺东新入省垣,首申其説,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
瞿秋白《海上述林·别林斯基的百年纪念》:“别林斯基论普希金的许多文章的前面,还有一篇很长的关于历史的绪论,是说明从狄尔若文到普希金的俄国文学史的。”
绪论的国语词典
书籍或论文的导言文字。也作「导言」、「绪言」。
绪论的网络释义
绪论
反义词
绪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者声。本义:丝的头)(2) 同本义
绪,丝端也。——《说文》
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天工开物》
(3) 又如:绪余(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
(4) 头绪,开端
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淮南子·精神训》
扰百绪于眼前。——谢庄《曲池赋》
(5) 又如:端绪(头绪);入绪(有了头绪);绪次(头绪)
(6) 情绪,心情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幽情苦绪何人见。——《聊斋志异》
霜轻两鬓欲相侵,悉绪无端不可寻。——唐· 李频《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7) 又如:愁绪(忧愁的情绪);情绪(情思意绪)
(8) 次序
诞敢纪其绪。——《书·大诰》
(9) 世系
系唐统,接 汉绪。—— 陆游《丞相率文武官僚贺寿皇正旦表》
(10) 又如:绪胄(世系和后代)
(11) 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
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五子之歌》
(12) 又如:绪功(未完成的功业;遗业)
(13) 姓。明代有绪纪、绪珊
(1) 余留的,遗留下来的
唉秋冬之绪风。——《楚辞·涉江》
先王有绪言而去。——《庄子·渔父》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庄子》
(2) 又如:绪风(残余之风。即“余风”);绪音(余音);绪余(事物之残余或主体以外所剩余);绪业(遗业,事业)
(3) 用同“絮”,比喻多而连绵不断 。如:绪咶(絮咶。唠叨;啰嗦);绪绪叨叨(絮絮叨叨);绪谈;绪语
动词
(1) 寻绎;整理
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汉书》
(2) 又如:绪次(整理编排);绪正(理出头绪,排正序次)
(3) 叙述
会病不起,余与伯成绪其志而为之。—— 宋· 赵衍《重刊李长吉诗集序》
(4) 顺;顺从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文选》
(5) 又如:绪信(依从信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