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绣

tí xiù [ ti xiu]
繁体 綈繡
注音 ㄊ一ˊ ㄒ一ㄡˋ

词语释义

1.饰以彩绣的厚缯。

词语解释

  1. 饰以彩绣的厚缯。

    《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餘菽粟,土木衣綈绣。”《旧唐书·杨国忠传》:“贵妃姊 虢国夫人 , 国忠 与之私,於 宣义里 构连甲第,土木被綈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

引证解释

⒈ 饰以彩绣的厚缯。

《宋书·良吏传序》:“及世祖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餘菽粟,土木衣綈绣。”
《旧唐书·杨国忠传》:“贵妃姊虢国夫人,国忠与之私,於宣义里构连甲第,土木被綈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

绨绣的网络释义

绨绣

  • tí xiù ㄊㄧˊ ㄒㄧㄨˋ
  • 绨绣(绨绣)
  • 饰以彩绣的厚缯。《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馀菽粟,土木衣绨绣。”《旧唐书·杨国忠传》:“贵妃姊 虢国夫人 , 国忠 与之私,於 宣义里 构连甲第,土木被绨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
  • 汉字详情

    tí,tì [t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UXT
    五行:
    仓颉: VMCNH
    四角: 2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弟声。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同本义

    绨,厚缯也。——《说文》

    鲁梁之民俗为绨。——《管子·轻重丁》

    取绨袍赐之。——《史记·范雎蔡泽传》

    赤绨绿缯。——《汉书·匈奴传》

    衣绨履革。——《汉书·贡禹传》

    身衣弋绨、绨锦。——《汉书·文帝纪赞》

    (2) 又如:绨几(铺上绨锦的几案);绨衣(粗厚的绘衣);绨阜(黑色粗厚的绘衣);绨纨(厚薄丝织物的统称);绨袠(亦作“绨帙”。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绨缯(粗厚的丝织品)

    (3) 另见

    名词

    (1) 丝织物类名 。一般用化学纤维卡丝作经,棉纱作纬。采用平纹组织。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多经染色,作服装或被面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coarse pongee, kind of heavy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xiù [xiu]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TEN
    吉凶:
    仓颉: VMHDS
    四角: 22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 )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

    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的佛像);绣被(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

    名词

    (1) 绣花的衣服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史记》

    (2) 又如:绣文(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绣衣、绣服(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绣裳(绣衣)

    (3) 绣花的物品

    绣十匹,锦三十匹。——《史记·匈奴列传》

    (4) 如:湘绣;苏绣

    形容词

    (1) 绘饰华美的

    文绣有常。——《礼记·月令》

    黼衣绣裳。——《诗·秦风·终南》

    (2) 又如:绣毬(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绣错(色彩错杂如绣)

    (3) 华丽,精致如绣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行我无缘。——杜甫《草堂诗笺》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4) 又如:绣口锦心(形容辞句华丽、文思优美);绣阁琼楼(精美秀丽的楼舍);绣闼(雕绘华美的宫中小门);绣草(沿阶草)

    英文翻译

    embroider; embroidery; orna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

    绨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