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武

jì wǔ [ ji wu]
繁体 繼武
注音 ㄐ一ˋ ㄨˇ

词语释义

继武 jìwu

(1) 接上前人的脚印

follow the trail blazed by one's predecessor

词语解释

  1. 谓足迹相接。武,足迹。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亦比喻事物相继而至。

    《礼记·玉藻》:“大夫继武。” 孔颖达 疏:“继武者,谓两足迹相接继也。”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诗:“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不觉月痕西,下帘霜满衣。伤所遇之不偶也,此类真可继武 飞卿 。”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组练横 江 夺高垒, 彭郎 继武今无人。”

引证解释

⒈ 谓足迹相接。武,足迹。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亦比喻事物相继而至。

《礼记·玉藻》:“大夫继武。”
孔颖达疏:“继武者,谓两足迹相接继也。”
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诗:“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不觉月痕西,下帘霜满衣。伤所遇之不偶也,此类真可继武飞卿。”
张昭汉《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组练横江夺高垒, 彭郎继武今无人。”

继武的国语词典

本指足迹相接续。《礼记.玉藻》:「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后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诗:「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继武的网络释义

继武

  • 接上前人的脚印
  • 释义:谓足迹相接。武,足迹。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亦比喻事物相继而至。
  • 继武造句

    张继武不屑的说道,他的二十九军加上二毛的两个军,贾济川的挺进军超过一万人,硬碰硬还真的不怕独立师。
    好!彩益,正言谠论,但愿你继武前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高继武、郭振亚、王尚智、任文柱、文大生先生的诚挚支持,特此致谢!
    刘继武这时挥舞着一根电警棍,边退边与熊壮纠缠。
    张继武气呼呼的说道“难不成你还敢来硬的!”。
    “大家都是怀着必死之心参军抗日的,”陈继武称,其刚上前线,就接到了急赴怒江六库阻击日军的任务。
    漳州都虞候程汉也杀刺史程文纬,立王继武权州事。
    易风继武灵之后,又掘土了一个时辰,但这课荧草真可谓“根深蒂固”。
    南荒金牛族少年牛小余,身兼蛮汉血脉,习蛮族大力牛魔神拳,得儒家经典启蒙,继武侯地理传承。
    而胡继武被人谋杀那天我在家耙田,被杀的那个时间我在家午休,均有人作证。
    刘继武大声地说着,拿过罗雄手里写着电话的小纸条,念了起来。
    听了董义的话,赵继武鼻子都快气歪了,还打酱油的,我怎么没见别人打酱油的像你一样跟在两人身后,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肯定有问题。
    袁继武叮嘱高升小心行事,从另一头传来一些小石块给他。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O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VFD
    四角: 2911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继,续也。——《说文》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易·象传》。注:“谓不绝也。”

    折琼枝以继佩。——《楚辞·离骚》

    齐人未尝赂 秦,终继五国迁灭。—— 宋· 苏洵《六国论》

    先后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学即继以问。——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继继(前后相继,接续不断);继踪(继续前人所做的事);继踵(步履前后相接。指相传不绝);继志(继续前辈的志意)

    (3) 继承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柳宗元《封建论》

    继吾志事。——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九族无可继。——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继世(儿继承父的地位);继轨(承继祖业);继体(继承王位);继绪(继承祖业;传祚无穷)

    (5) 接济 。如:继褰(接济缩减)

    (6) 通过正式合法手续,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 。如:继子

    (7) 随后;跟着

    宾继主君。——《周礼·司仪》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8) 又如:继而

    (9) 通“系”。挂,拴缚;系念

    言“以”者,见行遂意也。见继重在遂。——《公羊传·宣公元年》何休注

    (10) 又如:继念(系念);继绊(系绊,束缚牵制);继缠(系缠,纠缠)

    名词

    (1) 子孙后代

    有无肠之国无继子。——《山海经·大荒北经》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2) 后援

    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文翻译

    continue, maintain, carr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