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犒

gěi kào [ gei kao]
繁体 給犒
注音 ㄍㄟˇ ㄎㄠˋ

词语释义

供给酒食慰劳。

词语解释

  1. 供给酒食慰劳。

    《宋史·度宗纪》:“﹝ 咸淳 五年十二月﹞甲申,以钱二百万,命 京湖 帅臣给犒 襄 郢 等处水陆戍士。”

引证解释

⒈ 供给酒食慰劳。

《宋史·度宗纪》:“﹝咸淳五年十二月﹞甲申,以钱二百万,命京湖帅臣给犒襄郢等处水陆戍士。”

给犒的网络释义

给犒

  • 给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ěi kào,是指供给酒食慰劳。
  • 汉字详情

    gěi,jǐ [gei,ji]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WGK
    五行:
    仓颉: VMOMR
    四角: 28161

    详细解释

    gěi

    动词

    (1)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2) 让;使;叫 。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介词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 。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 。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 。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助词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 。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动词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副词

    (1) 速,捷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 gěi

    英文翻译

    give; by,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宋本广韵

    kào [kao]
    部首: 422
    笔画: 14
    五笔: TRYK
    五行:
    仓颉: HQYRB
    四角: 2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高声。本义:以牛酒宴饷兵士。泛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同本义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公使展喜犒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犒以十二牛。——《淮南子·泛论》。注:“牛羊曰犒。”

    (2) 又如:犒设(以酒食赏赐);犒军(犒赏军士);犒牛(劳军的牛);犒功(犒赏有功之人)

    英文翻译

    entertain victorious soldiers

    方言集汇

    ◎ 粤语:hou3
    ◎ 客家话:[东莞腔] gau3 [海陆丰腔] kau5 kau3 [梅县腔] kau5 [台湾四县腔] kau5 kau3 [宝安腔] kau5 kau3 [客英字典] kau5 kau1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