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绑票
(1) 匪徒劫走人质以强迫其家属等拿钱赎回
词语解释
掳人勒赎。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附录八》:“万一被绑票,索价必大。” 茅盾 《乡村杂景》:“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
引证解释
⒈ 掳人勒赎。
引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附录八》:“万一被绑票,索价必大。”
茅盾《乡村杂景》:“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
绑票的国语词典
歹徒掳人勒赎,也指歹徒掳绑人质。
如:「富商大贾们总是害怕成为被绑票的对象。」
绑票的翻译
绑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邦声。古无此字。“绑”字出现于元、明之间。本义:捆,缚)(2) 同本义
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三国演义》
(3) 又如:绑扎所(军队在战地特设为伤员包扎、治疗的处所);绑缚(捆绑)
(4) 绑票 。如:绑劫(绑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迅疾;轻捷
为票姚校尉。——《汉书·霍去病传》。注:“劲疾貌。”
校武票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票勇(行动迅疾勇猛);票健(敏捷强劲);票禽(轻疾的飞禽);票贼(迅猛的盗贼);票轻(轻疾)
(3) 勇猛 。如:票帅(勇猛的首领);票将(勇猛的将领);票雄(勇猛强劲者)
名词
(1) 印的或写的凭证纸片 。如:戏票;车票;饭票;粮票;布票;票引(盐票和盐引);票摘(在纸片上摘录书写)
(2) 无记名投票用纸 。如:投票;唱票;开票
(3) 钞票或其他形式的纸币 。如:毛票;零票;角票;票票(钞票);票洋(钞票)
(4) 旧指非职业性的戏曲表演 。如:玩儿票;票友
(5) 所有权证或债权证 。如:股票;票纸(存折,存款单);票簿(票据簿册);票照(票据执照等证明文件)
(6) 强盗称抢来做人质的人 。如:绑票儿
量词
俗称一宗为一票 。如:一票货;一票生意;一票买卖
动词
(1) 票写 。如:票帖(用于票拟的便笺);票发(票写签发);票写(拟写票签);票签(要拟于本章的附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piau5 [客英字典] piau5 biau1 [海陆丰腔] piau3 piau5 biau1 [梅县腔] biau1 piau5 [沙头角腔] biau1 [宝安腔] piau1 | piau5 | biau1 [台湾四县腔] peu3 piau5 biau1 [东莞腔] piau3 [客语拼音字汇] peu4 pia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剽 | 匹妙 | 滂 | 宵A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phjeuh/phiew | pʰĭɛ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