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jīng luò [jing luo]
繁体 經絡
注音 ㄐ一ㄥ ㄌㄨㄛ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经络 jīngluò

(1) 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词语解释

  1. 亦作“ 经落 ”。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

    《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 唐 张守节 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 明 宋濂 《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

  2. 比喻纵横。

    宋 叶适 《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

  3. 方言。诀窍;花样。

    《何典》第二回:“ 形容鬼 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经落”。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

《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
《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 唐张守节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
明宋濂《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

⒉ 比喻纵横。

宋叶适《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

⒊ 方言。诀窍;花样。

《何典》第二回:“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经络的国语词典

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

经络的网络释义

经络 (科普知识)

  •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经络造句

    选用艾炙的方式进补,主要是艾灸可起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行气化瘀的功效。
    中风恢复期后遗半身不遂,多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风痰流窜经络,气血不能营养肢体所致,治以活血化瘀与补气通络之品同用。
    在练习下等武功的基础上,若能同时静坐盘守,吐故纳新,内观五内,外敛精元,将全身血脉经络融会贯通,贮天地之精气于丹田的内家武功,是为中等。
    考偏枯与痱之别,偏枯以半身不遂为主,因其邪在肌表,未及于心,故神识无伤,而痛觉存在,属汉以后中风之中经络,与现代医学废用性肌萎缩相类。
    一阵如鞭炮一样的爆响,紫云拳法开合之间,全身一百零八条大龙经络竟然一气而就,豁然贯通!“哗啦啦……”。
    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善治心胸疾病,艾灸该穴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
    长期禁欲,可致“经络淤阻、宗筋失养”,从而“萎弱不用”。
    据老人服务卡上显示,他们做的三个养生项目分别是颅内排毒加全身火疗、颅内排毒加全身经络、蛇毒蛋白血清加前列腺。
    针刺、艾灸、按摩都是根据经络俞穴理论,运用不同手法,鼓动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强身健体。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的组成结构,它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调和阴阳、疏通气血经络,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功效。
    老道士再接再厉,又用自身真气助古寿行功,感知身体经络。
    而且久病必虚,气血不足以养经络筋骨,不荣则痛。
    中部城区一家减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按摩、艾炙、针灸等方式疏通经络,可以调理气血实现减肥。
    小腿肚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经络相联,经常按捏这一部位的地机穴和漏谷穴,可以强健脾胃。
    平一峰顿进入一种万念俱空之境,一股细若游丝的真气逐渐自丹田生出,迅速窜入全身经络中,他感受到气机在凝聚,生命在蓬勃,一切俱在潜滋暗长。
    因此,它们是分别连接人体浅表和肌肉的部分。考虑到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以其为主题进行讨论。
    或用手肘按压病人背部肌肉,或用手指打开病人经络,福建连城县医院理疗科内,盲人医生伍水根熟练地对病人进行理疗。
    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祛淤生新,调气理血,给病痛一个出口。
    果实食品: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益。

    汉字详情

    jīng,jìng [jing]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CA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NOM
    四角: 27112

    详细解释

    jīng

    名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动词

    (1) 治理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形容词

    (1) 正常;经常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jìng

    动词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英文翻译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

    luò,lào [luo,lao]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T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HER
    四角: 27164

    详细解释

    lào

    (2) 另见 luò

    luò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

    英文翻译

    enmesh, wrap around; web, net

    方言集汇

    ◎ 粤语:l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