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纠

fēn jiū [ fen jiu]
繁体 紛糾
注音 ㄈㄣ ㄐ一ㄡ

词语释义

亦作'纷糾'。 纠纷;纷扰;祸乱。 交错杂乱貌。

词语解释

  1. 亦作“ 纷糺 ”。纠纷;纷扰;祸乱。

    《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魏书·地形志上》:“ 魏 自 明 庄 ,寇难纷糺。”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 唐顺之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 仲连 、 安石 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2. 交错杂乱貌。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 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 三迴而成字。”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纷糺”。

⒉ 纠纷;纷扰;祸乱。

《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魏书·地形志上》:“魏自明庄,寇难纷糺。”
宋司马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唐顺之《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仲连、安石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⒊ 交错杂乱貌。

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三迴而成字。”
唐李华《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纷纠的网络释义

纷纠

  • 纷纠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是fēn jiū,
  • 释义:1、纠纷;纷扰;祸乱。2、指交错杂乱貌。
  • 汉字详情

    fēn [fen]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WVN
    五行:
    吉凶:
    仓颉: VMCSH
    四角: 2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形容词

    (1) 盛多,各种各样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英文翻译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宋本广韵

    jiū [jiu]
    部首: 332
    笔画: 5
    五笔: XN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VL
    四角: 2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动词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如:纠他的脸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宋本广韵

    纷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