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罽

pī jì [ pi ji]
繁体 紕罽
注音 ㄆ一 ㄐ一ˋ

词语释义

古代氐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

词语解释

  1. 古代 氐 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

    《逸周书·王会》:“请令以丹青、白旄、紕罽、江歷、龙角、神龟为献。”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上世戎狄,有树惇者,其享覲共主,白鵠之血以饮之……白旄、紕罽以荐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氐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

《逸周书·王会》:“请令以丹青、白旄、紕罽、江歷、龙角、神龟为献。”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上世戎狄,有树惇者,其享覲共主,白鵠之血以饮之……白旄、紕罽以荐之。”

纰罽的网络释义

纰罽

  • 纰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ī jì ,是指古代氐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
  • 汉字详情

    pī,pí,bǐ [pi,bi]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XXN
    仓颉: VMPP
    四角: 2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疏忽;谬误

    五者一物纰缪。——《礼记·大传》

    (2) 如:纰越(过失,错误);纰妄(谬误虚妄);纰戾(讹错;不合情理);纰乱(错乱);纰僻(错误)

    (3) 通“妣”。已故的母亲

    自伤纪考纰。——《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动词

    (1)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 。如:纰疏(布帛经纬松散);纰薄(布帛之类丝缕稀疏);纰缦(经纬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纰软(稀疏柔软)

    (2) 另见

    名词

    (形声。从糸,比声。本义:缘饰;边缘) 同本义

    从糸,比声。谓氐所制毛布。——《说文》。按,此字本当训“缘”也。

    纰,缘也。——《广雅》

    缟冠素纰。——《礼记·玉藻》。注:“边缘也。”

    动词

    (1)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纰,饰也。——《尔雅》

    素丝纰之。——《诗·鄘风·干旄》

    纰以爵韦六寸。——《礼记·杂记》。注:“在旁曰纰。”

    (2) 另见

    英文翻译

    spoiled silk; hem of dress; mista

    方言集汇

    ◎ 粤语:pei1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ji]
    部首: 520
    笔画: 17
    五笔: LDOJ
    五行: -
    仓颉: WLMFN
    四角: 6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鱼网

    罽,鱼网也。——《说文》

    (2) 羊毛织物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柳宗元《柳州峒氓》

    (3) 又如:罽衣(毛织物制的衣服);罽车(有毛毡帷幕的坐车);罽茵(毛毯);罽毯(毛毯);罽幕(毛毡制的帐幕)

    英文翻译

    a kind of woolen fabric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5 [台湾四县腔] gi2 [海陆丰腔] gi2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例祭B開去聲開口三等祭Bkĭɛikied/ky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