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
词语释义
纯音
(1) 只有一种振动频率的声音,如音叉的声音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一般的声音是由几种振动频率的波组成的,只有一种振动频率的声音叫做纯音,如音叉所发出的声音。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现在我们都使用纯音。
2、它可以每次产生一个纯音或者频率。
3、当涉及纯音阈值时音乐家没有优势。
4、当它被敲击,音叉产生一个几乎是纯音,在长时间上保持音调。
5、目的了解噪声对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影响及其与纯音听阈的关系。
6、除了血压高外,所有理学检查、纯音听力检查、心电图及颈椎X光均为正常。
7、纯音测听: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可检测到轻度的、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发作后恢复正常或减轻。
8、在加法合成中,将纯音相加可生成更为复杂的合成音色。
9、使用顺序连续多点脉冲刺激,每周2次,连续20周(40次)后复查纯音测听。
10、目的了解影响纯音听阈测定的因素,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可变因素的影响,提高听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11、方法通过自身对照观察针刺前后患者纯音听阈的变化;
12、方法应用ABR方法对30例(30耳)外伤性鼓膜穿孔进行测试,并将其结果与纯音电测听结果进行对照。
13、用激光多普勒干涉测速仪观察直流电流对纯音诱发的基底膜振动速度的影响。
14、结果DPOAE测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15、对调查者进行耳鸣问卷、纯音测听和耳科检查,并做出评估。
16、方法对外伤性聋进行客观声导抗测试和主观纯音测试。
17、在鉴别诊断中,纯音测听、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甘油试验结合可以提高检出率。
18、检查时所用的声音刺激包括纯音、嗓声、短声、育语等。
19、结论:临床上,结合纯音电测听结果,可使TEOAE更为准确客观地判断患者高频区域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范围。
20、如其耳鸣频率与自发性耳声发射相吻合,可利用外界纯音能够抑制自发性耳声发射的现象,治愈耳鸣。
21、认为由于耳蜗的非线性调制作用,当其同时接受两个纯音作用时。
22、观察术前骨气导阈值,听骨链改变,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改变。
23、结果:当纯音强度远高于或低于被试者的听阈时,增加噪声并不能改善被试者的检测能力;
24、结果:纯音测听平均值在中位数左右波动变化为3分贝,并且有72%的患者的听力损失维持在术前水平的10分贝以内。
25、结论:纯音测听和助听评估及复诊是影响聋儿助听效果的主要因素;
26、纯音听域测定示:右耳感音神经性耳聋。
27、对每个被调查者行耳部检查及纯音听阈检查,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重新修订的《残疾标准》,认定听力残疾者。
28、听觉剥夺和纯音暴露对生后42天龄大鼠听皮层NR2B表达不再产生明显调节作用(P>0.05)。
29、听觉剥夺和纯音暴露对生后42天龄组大鼠听皮层NR2B表达不再产生明显调节作用(P>0.05)。
30、不同声压级下窄带噪声对纯音同时掩蔽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掩蔽曲线可以用两段直线来近似。
纯音的国语词典
只有一种振动频率所产生的音。如音叉所发的音。
纯音的网络释义
纯音
纯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屯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蚕丝)(2) 同本义
纯,丝也。——《说文》
纯衣。——《仪礼·士冠礼》
被我纯缋。——《法言·孝至》
(3) 又如:纯衣(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
(4) 同一颜色的丝织品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王先谦补注:官本“醇”作“纯”,是
形容词
(1) 纯正,纯粹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瑋、 董允等,此皆忠臣?志虑忠纯。—— 诸葛亮《出师表》
不设色之画,其感人也,纯以形式及笔势。——蔡元培《图画》
(2) 又如:纯固(品行纯粹坚定);纯素(纯粹而不杂;纯朴);纯德(纯粹的德行);纯儒(品行纯粹的儒者)
(3) 美;善
纯,文也。纯,好也。——《方言》十三
贵纯之道也。——《礼记·郊特牲》
(4) 又如:纯臣(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大臣);纯吏(忠纯爱民的官吏);纯渥(纯朴笃厚)
(5) 大
文王之德之纯。——《诗·周颂·维天之命》
(6) 又如:纯嘏(大福);纯国(大国);纯德(大德)
(7) 纯净,不含杂质 。如:纯水
(8) 熟练 。如:工夫不纯
(9) 专一
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国语·周语》
(10) 质朴
冠衣不纯素。——《礼记·曲礼》
(11) 又如:纯臣(忠纯笃实之臣);纯悫(纯朴诚实)
副词
(1) 皆,都——表示范围 。如:纯钢(全钢);纯美(纯真完美);纯仁(至仁);纯全(完全)
(2) 单,只 。如:纯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音 | 於金 | 影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ʔĭĕm | qim/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