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纯粹
(1) 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2) 没有搀杂的;同一个类型的
(3) 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
词语解释
纯正不杂;精纯完美。
《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孔颖达 疏:“纯粹不杂。” 三国 魏 曹植 《大司马曹休诔》:“於穆公侯, 魏 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邪説蟠互胸中……所言未能纯粹,则学者仍未可奉为圭臬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於固陋,頽波日逝,纤屑靡存焉。”
朴实。
《韩非子·六反》:“嘉厚纯粹,整穀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戇之民。”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説於世。”
犹全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我要能坚持一下,再打死几个,就纯粹都是赚的。”
引证解释
⒈ 纯正不杂;精纯完美。
引《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孔颖达疏:“纯粹不杂。”
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於穆公侯, 魏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邪説蟠互胸中……所言未能纯粹,则学者仍未可奉为圭臬也。”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於固陋,頽波日逝,纤屑靡存焉。”
⒉ 朴实。
引《韩非子·六反》:“嘉厚纯粹,整穀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戇之民。”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説於世。”
⒊ 犹全然。
引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我要能坚持一下,再打死几个,就纯粹都是赚的。”
纯粹的国语词典
纯正不杂。
如:「这次的不愉快,纯粹是他造成的。」
纯粹的网络释义
纯粹 (汉语词语)
纯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屯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蚕丝)(2) 同本义
纯,丝也。——《说文》
纯衣。——《仪礼·士冠礼》
被我纯缋。——《法言·孝至》
(3) 又如:纯衣(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
(4) 同一颜色的丝织品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王先谦补注:官本“醇”作“纯”,是
形容词
(1) 纯正,纯粹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瑋、 董允等,此皆忠臣?志虑忠纯。—— 诸葛亮《出师表》
不设色之画,其感人也,纯以形式及笔势。——蔡元培《图画》
(2) 又如:纯固(品行纯粹坚定);纯素(纯粹而不杂;纯朴);纯德(纯粹的德行);纯儒(品行纯粹的儒者)
(3) 美;善
纯,文也。纯,好也。——《方言》十三
贵纯之道也。——《礼记·郊特牲》
(4) 又如:纯臣(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大臣);纯吏(忠纯爱民的官吏);纯渥(纯朴笃厚)
(5) 大
文王之德之纯。——《诗·周颂·维天之命》
(6) 又如:纯嘏(大福);纯国(大国);纯德(大德)
(7) 纯净,不含杂质 。如:纯水
(8) 熟练 。如:工夫不纯
(9) 专一
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国语·周语》
(10) 质朴
冠衣不纯素。——《礼记·曲礼》
(11) 又如:纯臣(忠纯笃实之臣);纯悫(纯朴诚实)
副词
(1) 皆,都——表示范围 。如:纯钢(全钢);纯美(纯真完美);纯仁(至仁);纯全(完全)
(2) 单,只 。如:纯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卒声。本义:精米)
(2) 同本义
播精而择粹。——《天工开物》
(3) 精华 。如:国粹;粹要(精粹要义);粹语(精粹的语言);粹学(精粹的学问);粹藻(精美的文采)
形容词
(1) 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纯的
(2) 又如:粹毛(纯色的毛);粹正(纯正);粹然(纯正的样子)
(3) 美好 。如:粹雅(精纯典雅);粹善(纯良);粹温(纯正温良);粹质(纯美的素质)
动词
精通,擅长 。如:粹孰(精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sui5 [宝安腔] sui5 [沙头角腔] sui5 [客英字典] cui5 [海陆丰腔] sui5 cui5 [东莞腔] sui5 [台湾四县腔] sui5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sui4 [梅县腔] c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邃 | 雖遂 | 心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止 | 脂A | swi | syih/sv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