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

qiàn shǒu,xiān shǒu [qian shou,xian shou]
繁体 纖手
注音 ㄑ一ㄢˋ ㄕㄡˇ

词语释义

[ qiàn shǒu ] :

(1) ∶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


[ xiān shǒu ] :

〈名〉指女子纤柔的手。


词语解释

  1. 亦作“纎手”。女子柔细的手。

    汉昭帝 《淋池歌》:“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 楚王 宫内,无不推其细腰; 魏国 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珠灯璧月年时节,纤手同携。” 清 孙枝蔚 《古别离》诗:“ 吴 越 有佳人,文綾出纤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纎手”。女子柔细的手。

汉昭帝《淋池歌》:“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
晋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楚王宫内,无不推其细腰; 魏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宋张孝祥《丑奴儿》词:“珠灯璧月年时节,纤手同携。”
清孙枝蔚《古别离》诗:“吴越有佳人,文綾出纤手。”

纤手的国语词典

称从中获取利益的中间人或介绍人。

纤手的网络释义

纤手

  • 纤手,意思是指女子柔细的手或则是指给人介绍买卖的人。
  • 纤手造句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燕惟娉袅袅娜娜地从内室走出来,低眉顺眼地往父亲身前一站,玉白的纤手相叠在身前,柔柔地向父亲福了一礼,莺声呖呖地道娉儿见过父亲。
    我真愿是那纤手上的一只手套,那样我便能亲亲她脸上的香泽!
    清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枝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
    身着浅紫色长袍,肩披淡粉色薄纱,内衬紫色薄衣。头戴一枚金杈,数十根金色细丝延金杈垂下。纤手上带着玉镯。略施粉黛,显得十分庄重,绿色的宝石耳坠闪亮别致,头上绾了个蝴蝶髻,用深绿浅绿的宝石轻巧的加以点缀。
    见到和风尴尬的抓了抓头后,和夫人玉手轻挥,她身后的仆人们,手提水桶,将清水泼洒在门前的青石板上,然后丫鬟们再将纤手中的掸尘帚,在和风的身上轻轻的掸了掸。
    六美吟,红楼之国何多姝,颜若天仙美如玉。霪雨纤手夜凭栏,红颜缘何守广寒。绫罗绸缎裹颜色,嫩竹细枝罩秀丝。
    那新人披大红盖头,霞裳绚美,一双白嫩纤手,盈盈握着半截红绸,步步生莲,仪态动人。
    秋白露自知硬实力比不过这位晋入剑圣级别多年的老人,却也丝毫无惧,纤手一挥,空间便被划开一道裂口,她再一抓,一把样式奇特的幼细长刀便已握在手中。
    姑娘,别怒,本少也是为了活命,劳移玉驾,高抬纤手,救本少一次,来世结草……
    看着床上的小丫头双眉颦蹙,在梦中也还在害怕吗?宇文律不禁握住叶晨冰冰冷的纤手,轻声说道“有我在,傻丫头、”。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照春心萌动此为其一和羞走此为其二。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紧握你的纤手,轻吻你的额头。迷人眼神扣我心弦,美丽笑容惹我陶醉,亲爱的宝贝,今天你是最美、最可爱的。愿亲爱的天天开心,情人节快乐。
    当清风与小雪欣然约会,当纤手与手套呢喃低语,当发丝与围巾一同舞蹈,当暖宝宝与被窝同床共枕……当我的祝福传过冰冷空气到达你手机屏幕,燃烧一份牵挂,散发很多温暖,我要告诉你。
    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无情无绪,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

    汉字详情

    xiān,qiàn [xian,qian]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TFH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MHJ
    四角: 22140

    详细解释

    qiàn

    名词

    (1) 用于拉船的绳索

    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红楼梦》

    (2) 又如:纤道(江河两岸纤夫挽船前进的小路);纤路(纤道)

    (3) 牵牲口的绳索

    马牛有纤,私属有闲。——唐· 刘禹锡《观市》

    (4) 另见 xiān

    xiān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千声从糸( ),细丝,表微小。本义:细小)

    (2) 同本义

    纤,细也。——《说文》

    厥筐元纤缟。——《书·禹贡》。郑注:“细也。”

    纤縠蛾飞。——傅毅《舞赋》。注:“细縠也。”

    杂纤罗。——司马相如《子虚赋》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三国志·诸葛亮传》

    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汉书·马皇后纪》。注:“纤介,犹微细也。”

    纤谷蛾飞可爱,浮腾雀跃仙踪。——《隋唐演义》

    (3) 又如:纤毫芥蒂(细小的隔阂或不快);纤忽(极细小);纤刀(细小的刀子);纤腰(细小的腰。形容美人的腰)

    (4) 吝啬,花钱小气

    周人既纤,而 师史尤甚。——《史记》

    (5) 又如:纤啬(悭吝,琐屑,指斤斤计较)

    (6) 脆弱,小巧

    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注:“纤弱,谓容体细柔弱也。”

    (7) 又如:纤人(体质孱弱的人;品格低下的人,指小人);纤指(女子柔细的手指。同纤手)

    (8) 衣薄的样子

    (9) 祭服的颜色,黑经白纬曰纤

    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史记》

    名词

    (1) 细纹丝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楚辞》

    (2) 又如:纤华(指细巧精美的衣服或物品);纤罗(细薄透气的丝织品)

    (3) 纤维

    缕积于纤,纶成若屈。——《蜘蛛赋》

    (4) 又如:化纤(化学纤维的简称)

    (5) 古代计量单位

    (6) 一寸或一两的千万分之一

    (7) 记时单位

    太阳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一十九微四十九纤三十六芒,最高一年行四十五秒。——《畴人传》

    (8) 另见 qiàn

    英文翻译

    fine, delicate; minute; gr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im1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