纡绕

yū rào [ yu rao]
繁体 紆繞
注音 ㄩ ㄖㄠˋ

词语释义

回环萦绕。

词语解释

  1. 回环萦绕。

    《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弱支而紆绕兮,若緑繁之垂干。”《世说新语·言语》“ 刘公 干以失敬罹罪”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紆绕而不得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南垂紆绕而拖峡者,为 炉塘 所依。”

引证解释

⒈ 回环萦绕。

《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弱支而紆绕兮,若緑繁之垂干。”
《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干以失敬罹罪” 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紆绕而不得申。”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南垂紆绕而拖峡者,为炉塘所依。”

纡绕的网络释义

纡绕

  • 纡绕,读音yū rào ,汉语词汇。指的是回环萦绕。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GFH
    五行:
    仓颉: VMMD
    四角: 21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于声。本义:屈曲;曲折)

    (2) 同本义

    纡,绌也,一曰萦也。——《说文》

    中弱则纡。——《考工记·矢人》。注:“曲也。”

    连行纡行。——《周礼·梓人》

    盘纡刻俨。——《淮南子·本经》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中弱则纡,中强则扬。——《周礼》

    (3) 又如:纡远(曲折遥远);纡曲(迂回曲折);纡折(迂回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纡行(曲折而行)

    (4) 萦绕回旋

    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纡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纡轸(盘旋曲折,乘车前往,未达目的而还);纡鉷(迂回);纡险(盘曲险阻);纡错(迂回交错);纡萦(山水回环旋绕)

    (6) 屈抑 。如:纡身(屈身相就);纡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7) 佩戴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李贺《感讽五首》

    (8) 又如:纡金拖紫(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纡紫(系佩紫绶,指居高位的人);纡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显尊贵);纡青拖禁(比喻地位显贵);纡青(佩带青绶。作高官)

    (9) 系结

    绾黄纡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bend, turn, twist; dist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宋本广韵

    rào [rao]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AT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JPU
    四角: 25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尧声。本义:缠束)

    (2) 同本义

    绕,缠也。——《说文》

    绕黄山而款牛首。——张衡《西京赋》。注:“裹也。”

    (3) 又如: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缠绕);绕缭(缭绕,盘旋围绕);绕手(犹棘手);绕网(陷入罗网);绕结(回旋缠结)

    (4) 环绕

    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绕梁声(形容歌声优美动听,长久萦回耳畔);绕袭(迂回突袭敌人)

    (6) 迂回绕过

    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深峪,更无别处好绕。——《老残游记》

    (7) 又如:绕弯(波折);绕过暗礁;绕袭(绕道袭击)

    (8) 逃避…力量,规避 。如:你必须明确回答,想绕是绕不过去的

    (9) 使模糊 。如:你的话把他绕住了

    (10) 纠缠(如事情或问题)

    我看昨天晚上你是有点绕住了;遇上急事,谁也保不住迷头。——老舍《骆驼祥子》

    (11) 弯曲

    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文选·傅毅·舞赋》

    英文翻译

    entwine; wind around; surr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ji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