纃缞

qí shuāi [ qi shuai]
繁体 纃縗
注音 ㄑ一ˊ ㄕㄨㄞ

词语释义

1.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词语解释

  1. 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王方庆 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曰:‘准令式纃縗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

引证解释

⒈ 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王方庆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曰:‘准令式纃縗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

纃缞的网络释义

纃缞

  • 纃缞,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628
    笔画: 20
    五笔: XYVF
    仓颉: VFYX
    四角: 20923

    宋本广韵

    cuī,suī,shuāi [cui,sui,shuai]
    部首: 332
    笔画: 13
    五笔: XYKE
    仓颉: VMYWV
    四角: 2013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糸( ),衰声。本义: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 同本义。亦作“衰” 。如:缞斩(下边缘不缉缝的丧服。同斩衰);缞墨(将丧服染成黑色)

    英文翻译

    sackcloth worn on breast du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