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纂集增补。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按 巴尔虎 旧牧,当在 尼布楚 、 雅克萨 城之间……宜檄理藩院行文 黑龙江 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
引证解释
⒈ 纂集增补。
引清龚自珍《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按巴尔虎旧牧,当在尼布楚、雅克萨城之间……宜檄理藩院行文黑龙江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
纂补的网络释义
纂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2)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3)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4) 织物,织品 。如:纂肃
(5) 〈方〉∶妇女长发挽成的发髻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6)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动词
(1)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韩愈《毛颖传》
歌枣下之纂纂。——潘岳《笙赋》
(2) 又如:纂言(纂集言词,而从事述作);纂论(聚集众议);纂纂(积聚的样子)
(3) 编撰;编辑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白居易《与元九书》
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儒林外史》
(4) 又如:纂述(编撰述作);纂次(编撰;编排);纂刻(编集刊印);纂集(编撰汇集)
(5) 通“缵”。继承
纂修其绪。——《国语·周语上》。注:“纂,继也。”
纂尧之绪。——《汉书·叙传》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张衡《东京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3 con3 [宝安腔] zon3 con3 [海陆丰腔] zon3 con3 [东莞腔] con3 [客英字典] zon3 [梅县腔] z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纂 | 作管 | 精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cuanx/zua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