纁帛

xūn bó [ xun bo]
注音 ㄒㄨㄣ ㄅㄛˊ

词语释义

犹纁招。

词语解释

  1. 犹纁招。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籯金味道之子,俟纁帛以弹冠;屑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翘足。”参见“ 纁招 ”。

引证解释

⒈ 犹纁招。参见“纁招”。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籯金味道之子,俟纁帛以弹冠;屑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翘足。”

纁帛的网络释义

纁帛

  • 《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
  • 其中三帛,古代指纁帛、玄帛、黄帛织物。
  • 汉字详情

    xūn [xun]
    部首: 628
    笔画: 20
    五笔: XTGO
    仓颉: VFHGF
    四角: 229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浅红色

    纁,浅降也。从糸,熏声。——《说文》

    厥篚元纁玑组。——《书·禹贡》

    爵弁服纁裳。——《仪礼·士冠礼》

    灯摇摇无定,焰纁黄。——《聊斋志异》

    (2) 又如:纁裳(浅赤色的衣裳);纁襦(浅红色的短衣);纁玄(浅绛色或黑色。古代以为象征天地之色);纁币(浅绛色的帛)

    名词

    (1) 落日的余辉。也作“曛”

    指嶓冢之西隈兮,马纁黄以为期。——《楚辞·屈原·思美人》

    (2) 又如:纁黄(黄昏)

    英文翻译

    shade of red; light red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1 [梅县腔] hiun1 [海陆丰腔] hiun1 [客英字典] h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云平聲合口三等xĭuənhyon/xiun
    [bo]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R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LB
    四角: 2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 同本义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 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4) 指帛书

    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silks, fabrics; wealth, propert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et8 [海陆丰腔] pet8 [梅县腔] pet8 pet7 tet7 det7 het7 [陆丰腔]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ped6 [东莞腔] pak8 [沙头角腔] piet7 [台湾四县腔] pet8 [宝安腔] pet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傍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bʰɐkbrak/beak

    纁帛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