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綟绶
注音
ㄌㄩˋ ㄌ一ˋ ㄕㄡˋ
词语释义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
词语解释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
《晋书·卫瓘传》:“及 杨骏 诛,以 瓘 録尚书事,加緑綟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陈书·高祖纪上》:“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 陈公 ,备九锡之礼,加璽紱、远游冠、緑綟綬,位在诸侯王上。”亦省作“ 緑綬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緑綬。” 刘昭 注:“ 徐广 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云似紫。”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惭闻紆緑綬,即候挂朝簪。”
引证解释
⒈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
引《晋书·卫瓘传》:“及杨骏诛,以瓘録尚书事,加緑綟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陈书·高祖纪上》:“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璽紱、远游冠、緑綟綬,位在诸侯王上。”
亦省作“緑綬”。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緑綬。”
刘昭注:“徐广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云似紫。”
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惭闻紆緑綬,即候挂朝簪。”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green; chlorin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録 | 力玉 | 來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lĭwok | lyuk/livk |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麗 | 郎計 | 來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liei | leh/le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受声。本义: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 同本义绶,绂维也。——《说文》
绂谓之绶。——《小尔雅》。按,绶者,组带之大名。
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周礼·幕人》。司农注:“组绶所以系帷也。”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礼记·玉藻》
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采组连结于繸,谓之绶。——《董巴舆服志》
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汉书·朱买臣传》
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绶带(系印信用的佩带);绶笥(盛印绶的箱箧);绶囊(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绶花(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英文翻译
silk ribbon attached as a se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