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低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如声。本义:粗丝绵)(2) 同本义
絮,敝绵也。——《说文》。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
絮三斤。——《汉书·高帝纪》。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
剖其中,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败絮其中。
(3) 又如:絮衣(绵衣);絮缯(丝帛之类的总称)
(4) 经过弹制的棉花胎
他们的婴孩没有棉衣,只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里。——茅盾《“战时景气”宠儿——宝鸡》
(5) 又如:絮帛(棉絮与布帛);絮棉;絮缕(棉絮与丝缕。泛指微细之物)
(6) 像絮一样轻柔、洁白的东西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7) 又如:芦絮;絮暖(指春暖絮飞之时);柳絮(柳花之飞絮)
(8) 棉花
蛮夷不蚕,采木绵为絮。——《艺文类聚》
(9) 头上巾
巴蜀名头上巾为冒絮。——《续方言疏证》
又如:絮巾(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
动词
(1) 在衣服、被褥里铺丝棉、棉花等物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子夜吴歌四首》
(2) 又如:絮衣(内铺丝棉的衣服);絮纩(棉袄,棉袍);絮袄(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
形容词
(1) 优弱寡断
时有一事,富公疑之,久而不决。 韩曰:公又絮。—— 清· 翟灏《通俗编》
(2) 说话啰唆
今又以言语烦琐为絮,所谓絮叨叨是也。——《通俗编·言笑》
(3) 又如:絮絮答答(唠叨不休);絮咶(唠叨);絮絮聒聒(唠叨不休);絮繁(唠叨);絮气(形容文字牵扯烦琐,意思不鲜明)
(4) 因多次重复而厌烦
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吃絮了,把这个拿两瓶子去。——《红楼梦》
(5) 又如:絮繁(厌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ui1 xi4 [台湾四县腔] si5 [客英字典] si5 [海陆丰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絮 | 息據 | 心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ioh/sivh | sĭ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如声。本义:粗丝绵)(2) 同本义
絮,敝绵也。——《说文》。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
絮三斤。——《汉书·高帝纪》。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
剖其中,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败絮其中。
(3) 又如:絮衣(绵衣);絮缯(丝帛之类的总称)
(4) 经过弹制的棉花胎
他们的婴孩没有棉衣,只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里。——茅盾《“战时景气”宠儿——宝鸡》
(5) 又如:絮帛(棉絮与布帛);絮棉;絮缕(棉絮与丝缕。泛指微细之物)
(6) 像絮一样轻柔、洁白的东西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7) 又如:芦絮;絮暖(指春暖絮飞之时);柳絮(柳花之飞絮)
(8) 棉花
蛮夷不蚕,采木绵为絮。——《艺文类聚》
(9) 头上巾
巴蜀名头上巾为冒絮。——《续方言疏证》
又如:絮巾(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
动词
(1) 在衣服、被褥里铺丝棉、棉花等物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子夜吴歌四首》
(2) 又如:絮衣(内铺丝棉的衣服);絮纩(棉袄,棉袍);絮袄(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
形容词
(1) 优弱寡断
时有一事,富公疑之,久而不决。 韩曰:公又絮。—— 清· 翟灏《通俗编》
(2) 说话啰唆
今又以言语烦琐为絮,所谓絮叨叨是也。——《通俗编·言笑》
(3) 又如:絮絮答答(唠叨不休);絮咶(唠叨);絮絮聒聒(唠叨不休);絮繁(唠叨);絮气(形容文字牵扯烦琐,意思不鲜明)
(4) 因多次重复而厌烦
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吃絮了,把这个拿两瓶子去。——《红楼梦》
(5) 又如:絮繁(厌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ui1 xi4 [台湾四县腔] si5 [客英字典] si5 [海陆丰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絮 | 息據 | 心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ioh/sivh | sĭo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氐(
)声。本义:下,与“高”相对)(2) 同本义
(3) 向上伸展的长度相对较小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4) 又如:低水位;低仰(忽高忽低);低小(低矮窄小);低狭(低矮狭小)
(5) 程度或强度处于正常情况以下的。如:低烧;低大气压
(6) 声音细微的。如:低声说话;低低(低声,轻声)
(7) 比例、数量或价值在正常标准以下的。如:低收入阶层;低价;低微(低廉;低下)
(8) 接近赤道的低纬度的。如:低北纬地区
(9) 低下。指身分地位、才能见识等。如:身分低;低搭(卑劣;低贱)
(10) 质量差 。如:低货;低档(等级低的)
(11) 坏,恶劣 。如:低人(坏人,品质恶劣的人);低心(坏心肠)
(12) 等级在下的 。如:低等;低年级
动词
(1) 向下;向下垂
低,低昂。——《广韵》
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庄子·盗跖》
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2) 又如:低忖(低头思量);低腰(弯着腰);低眉(眼向下看);低首(低颜,低簪。低着头);低首下心(形容屈从恭顺的样子)
(3) 使向下,放低 。如:低就(降低身分成就某事)
(4) 通“抵”。触犯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赶。——《管子·心术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ai1 di1 [东莞腔] dai1 [沙头角腔] dai1 [宝安腔] dai1 [台湾四县腔] dai1 di1 [陆丰腔] dai1 [梅县腔] dai1 [客语拼音字汇] dai1 [客英字典] dai1 te1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低 | 都奚 | 端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te/tei | tiei |
详细解释
yǔ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