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息

lèi xī [ lei xi]
注音 ㄌㄟˋ ㄒ一

词语释义

1.长叹。 2.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词语解释

  1. 长叹。

    《楚辞·刘向<九叹·禽世>》:“立 江 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王逸 注:“言己还入 大江 之界,远望长吟,心中悲叹而太息,哀不遇也。”《后汉书·鲁恭传》:“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 汉文 之时,诸侯强大, 贾谊 累息以为至危。”

  2. 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汉 蔡邕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 邕 怔营慙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周书·宣帝纪》:“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终。”《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引证解释

⒈ 长叹。

《楚辞·刘向<九叹·禽世>》:“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王逸注:“言己还入大江之界,远望长吟,心中悲叹而太息,哀不遇也。”
《后汉书·鲁恭传》:“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汉文之时,诸侯强大, 贾谊累息以为至危。”

⒉ 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慙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周书·宣帝纪》:“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终。”
《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累息的网络释义

累息

  • 累息指长叹。
  • 汉字详情

    léi,lěi,lèi [lei]
    部首: 627
    笔画: 11
    五笔: LXIU
    姓名学:
    仓颉: WVIF
    四角: 60903

    详细解释

    léi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2) 同本义。也作“缧”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

    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3)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4) 指交配期的牡牛 。如:累牛(种牛或一般公牛)

    动词

    (1) 重叠;接连成串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2) 又如:累棋(堆叠棋子);累叠(堆叠);累纸(接连许多张纸)

    (3) 拘系;捆绑

    系累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

    系累其老弱妇女。——《史记》

    (4) 又如:累坠(拖累,累赘);累囚(被拘系的俘囚)

    (5) 另见 lěilèi

    lěi

    动词

    (1) (会意。字本象土块相积之形;从糸( ),细丝,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隶变以后写作“累”。本义:堆积,积聚)

    (2) 同本义

    一丝而累。——《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累寸不已。

    (4) 又如:危如累卵;累堆(累赘);累瓦结绳(比喻堆砌重复,多余无用的言词);累丸(叠积弹丸);累重(累积厚重);累茵(本指铺积茵、毯之类,以侍亲坐。后因称对已故父母的哀思为累茵之悲)

    (5) 拖累;使受害 。如:累害(拖累损害);累身(带累自身)

    (6) 牵连;妨碍 。如:累及(牵连到);带累;受牵累

    (7) 玷污

    赵王反形未露,逆谋未彰,今遽用兵伐之,恐伤先帝之爱,有累陛下之仁。—— 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薄产累尽。——《聊斋志异·促织》

    累汝至此者。——清· 袁枚《祭妹文》

    形容词

    (1) 连续;多次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2) (累:屡次。今有双音词“累次”。召:被征召。应:应召)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倍赏累罚。——《韩非子·五蠹》

    (3) 又

    累世絜驾。

    (4) 又如:累七(七个七,即四十九天);累世之亲(世代都成姻亲);累旬(连续数十日);累减(依次递减);累宵(连夜);累捷(连续得胜);累战(连战,持续战)

    量词

    重量单位。如:累黍(古代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累黍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排列黍粒,或纵排,或横排,成为分、寸、尺及音乐律管的长度,或成为合、升、斗等计量容积或成为铢、两、斤等计算重量;另十黍为累)

    lèi

    动词

    (1) 劳累;操劳 。如:乏累(疲劳);受累;受劳累;累心(劳心);累形(使身体劳累);累掯(麻烦;劳累);累死(形容极为疲惫);不怕苦,不怕累

    (2) 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嗦 。如:累坠(文字、语言繁赘);累缀(文字繁复,语言啰嗦)

    (3) 烦劳;托付 。如:累掯(麻烦劳累);累烦(麻烦)

    名词

    (1) 家庭负担 。如:累重(家累太重)

    (2) 忧患,祸害 。如:国累(国家之忧患)

    (3) 罪行;过失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世说新语》

    (4) 又如:罪累(罪过)

    (5) 指家眷 。如:家累(家眷)

    (6) 另见 léi;lěi

    英文翻译

    tired; implicate, involve;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 leoi5 l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英字典]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宝安腔] lui3 | lui1 [沙头角腔] lui1 [陆丰腔] lui1 lui5 [梅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kioi4 koi4 lui4 [梅县腔] l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委支A合上聲合口三等支Alĭwelyex/lvee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