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紫色帽带。贵官所用。
汉 蔡邕 《王子乔碑》:“被絳衣,垂紫缨。” 唐 张说 《蜀路》诗:“ 秦 京开朱第,魏闕垂紫缨。”
指鸟颈紫毛。
《文选·枚乘<七发>》:“鵷雏鵁鶄,翠鬣紫缨。” 李善 注:“缨,颈毛也。”
引证解释
⒈ 紫色帽带。贵官所用。
引汉蔡邕《王子乔碑》:“被絳衣,垂紫缨。”
唐张说《蜀路》诗:“秦京开朱第,魏闕垂紫缨。”
⒉ 指鸟颈紫毛。
引《文选·枚乘<七发>》:“鵷雏鵁鶄,翠鬣紫缨。”
李善注:“缨,颈毛也。”
紫缨的网络释义
紫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紫 | 將此 | 精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sĭe | ciex/zie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动词
(1) 缠绕、系牵。通“婴”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2) 又如:缨情(犹系心)
(3) 遭受 。如:缨缴(中箭。缴(
):箭上的丝绳。借指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