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以紫贝砌成的庭坛。
紫色祭坛。帝王祭祀大典用。
《汉旧仪》:“祭天紫坛幄帐。”《汉书·礼乐志》:“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颜师古 注:“紫坛,坛紫色也。” 唐 李白 《拟恨赋》:“握瑶图而倏昇,登紫坛而雄顾。”
指道教祭坛。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紫坛清夜醮虚皇,奎章已拜看云赐。”
引证解释
⒈ 以紫贝砌成的庭坛。
⒉ 紫色祭坛。帝王祭祀大典用。
引《汉旧仪》:“祭天紫坛幄帐。”
《汉书·礼乐志》:“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颜师古注:“紫坛,坛紫色也。”
唐李白《拟恨赋》:“握瑶图而倏昇,登紫坛而雄顾。”
⒊ 指道教祭坛。
引《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紫坛清夜醮虚皇,奎章已拜看云赐。”
紫坛的网络释义
紫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紫 | 將此 | 精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sĭe | ciex/zie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亶(
)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2) 同本义
坛,祭坛场也。——《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
为三坛同墠。——《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礼记·祭法》
庄公升坛。——《公羊传·庄公十六年》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3) 如:坛宇(高台的边际。譬喻规格、界限;祭祀的坛场);坛兆(坛场。兆,坛的界限);坛域(设坛的范围。引申为界域、范围);坛户(掌管坛场财物、负责祭奠物品的人);坛坎(供祭祀用的土台和坑穴)
(4) 像坛之物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山海经·南山经》
(5) 土筑的屋基
舍不为坛。——《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6) 如:坛基(宅基)
(7) 园林庭院中点缀环境的台子
荪壁兮紫坛。——屈原《九歌》
(8) 又如:花坛
(9) 楚人称中庭为坛,庭院
巢堂坛兮。——《楚词·屈原·涉江》
(10) 僧道过宗教生活或举行祈祷法事的场所。亦指某些会道门拜神集会的场所或组织 。如:济公坛;盛德坛;坛堂(殿堂);坛事(打醮诵经之事)
(11) 指文艺、体育园地 。如:体坛,文坛,诗坛,排坛,乒坛,影坛
动词
筑坛祭祀
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坛四奥,沈四海,封十有二山,兆十有二州。——《尚书大传》
量词
用于与坛有关的事物 。如:做一坛佛事
名词
坛子,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 。如:酒坛;一坛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an5(tûaⁿ),tam5(thâm) [澄海]tan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