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

sù yī [ su yi]
注音 ㄙㄨˋ 一

词语释义

1.白色丝绢中衣。《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 沃。”陈奂 传疏:“素衣,谓中衣也…… 孔 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论语·乡党》:“﹝君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何晏 集解:“孔 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 2.白色丧服。《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郑玄 注:“言以丧礼自处也。”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唐 刘禹锡《哭王仆射相公》诗:“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 3.泛指白色衣服。《列子·说符》:“杨朱 之弟曰 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清 龚自珍《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4.比喻清白的操守。前蜀 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夫君别我应惆悵,十五年来识素衣。”金 元好问《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緇尘染素衣。”

词语解释

  1. 白色丝绢中衣。

    《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 沃 。” 陈奂 传疏:“素衣,谓中衣也…… 孔 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论语·乡党》:“﹝君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何晏 集解:“ 孔 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

  2. 白色丧服。

    《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郑玄 注:“言以丧礼自处也。”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唐 刘禹锡 《哭王仆射相公》诗:“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

  3. 泛指白色衣服。

    《列子·说符》:“ 杨朱 之弟曰 布 ,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4. 比喻清白的操守。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夫君别我应惆悵,十五年来识素衣。”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緇尘染素衣。”

引证解释

⒈ 白色丝绢中衣。

《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陈奂传疏:“素衣,谓中衣也…… 孔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
《论语·乡党》:“﹝君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何晏集解:“孔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

⒉ 白色丧服。

《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郑玄注:“言以丧礼自处也。”
孔颖达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唐刘禹锡《哭王仆射相公》诗:“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

⒊ 泛指白色衣服。

《列子·说符》:“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清龚自珍《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⒋ 比喻清白的操守。

前蜀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夫君别我应惆悵,十五年来识素衣。”
金元好问《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緇尘染素衣。”

素衣的国语词典

白衣,古用为中衣。

素衣的网络释义

素衣

  • 素衣分为轻型素衣和重型素衣。轻型素衣装饰性较强,花边的运用和装饰部位是其重点,在造型和结构上变化较多,能充分展现女性的体态,适于身材较理想的少女及女青年;重型素衣的矫形性较强,主要作用在于重新塑造、调整女性身体,通常为已婚生育后或体形变化较大的妇女穿着。
  • 素衣造句

    一身素衣,凭栏观景,几缕清风,伴皓月入梦,尽把相思染。掬一捧浅夏,淡守寂寞流年,此生,何处,有我的归人?陌然 
    顺着他们的手指望去,只见对面江岸有座新建的大厦,通体雪白,犹如身着素衣的秀女,伫立于江畔,翘首以望归帆。
    说话的是一个素衣女子,头梳垂髻分肖髻,说着摘下几朵开的最艳丽的野菊插在头上,女子温柔婉约,美丽的像花中仙子般。
    话说庞统领兵到得江夏城下,庞统自乘马而出,只见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若仙。
    如今我只依稀能记起,初次见你在素衣镇时,替人乞讨可堪当个侠名,可你又否知晓,那曾经收留你治伤的龙氏父女也已被你害得家破人离。
    古之文人,素衣简餐,皓首穷经,至死不渝,一心只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羟丙甲纤维素,植物硬脂酸,甘露醇,植物硬脂酸镁,纤维素衣,凝胶,麦芽糊精。
    于她是解脱,一眼不过瞬间。于他是惩罚,一眼将是万年。三明七暗,十点星芒,当是她的三魂七魄,在曾经的夫婿跟前化为虚无。从此不见,再不相见。叶素衣,陌天行。寂月皎皎 
    灭绝优雅的踱步,笑盈盈的来到了身穿青色素衣,盘膝坐在狱下之狱大牢之中顾黎的面前。
    妇人素衣裹体,妍丽妖娆,举手投足,无不流露媚态。
    素衣回忆,淡淡的长袖挥洒着那年、那月的时光,在茶香的淡淡飘逸。藏在回忆里,那青春也清纯如画,每一条线,每一次涂写,都会变成生命里最美丽的传说。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宗主白素衣和其他几位长老也盘问过几次秦小婉,可秦小婉在得到易若晨的庇护之后,一口咬定当日所言,非往唐风头上扣屎盆子。
    一身素衣,肌肤有如冰雕玉琢,露在面具外面的线条美得不像话,乍一看那冰冷出尘的气质就像千年不化的雪峰上绽开的青莲。
    崔灵儿一身素衣的站在崔虎画出的护灵大阵中,那护灵大阵的阵法至诡异连四毛这种封魂使见了都唉叹不已,觉得崔虎这种人就是一种传说中百年难得一现的全才。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 
    素衣几人玉惨花愁,面对汹涌而来的沙浪,呆若木鸡,这次她们真的是退无可退。
    见一身着素衣,头戴黑色斗笠的高大男子,老者斥退下人,将男子迎进书房。
    杨林回来头来一看,一个雍容华贵、丰姿绰约的女人便映入眼帘,洁白素衣清幽淡雅,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的风情。
    那妇人身穿缟素衣裳,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

    汉字详情

    [su]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GX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VIF
    四角: 509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 )。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2)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4)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5) 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6) 本质;本性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根素(根本);素怀(本心)

    (8) 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如:核素;毒素;色素;维生素;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毒素(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因素(构成事物的本质成分);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9) 蔬菜瓜果等副食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禁藏》

    (10) 又如:三荤一素;吃素;素什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素膳(素食)

    (11) 旧交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 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12) 又如:素故(旧交);素情(旧交,旧情);素结(故交);素旧(旧交)

    (13) 姓 。三国魏有素利

    形容词

    (1) 白色,雪白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素纸(白纸;没有写过字的纸);素衣将敝(比喻人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素练(白色的熟绢);素车(以白土涂饰的车);素风(秋风);素秋(即秋季,古代阴阳五行家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秋季为“素秋”);素娥(指月宫中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3) 质朴;不加装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素碑(没有刻字的石碑);素一(纯朴简约);素冠(素朴无饰的练冠);素室(朴实而不加华饰的房间);素琴(无装饰的琴);素妆(淡妆);素几(不加雕饰的小几);素面朝天(不加妆饰而面见天子)

    (5)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 汉· 王充《论衡超奇》

    (6) 又如: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

    (7) 平素,往常,旧时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 名。”——《明史·海瑞传》

    (8) 又如:素位(平日所处的地位);素守(平素的操守);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负);素衷(平素的心意);素期(平素所期望的);素意(平素的意愿);素怀(平素的怀抱);素著(一向都很著名);素孚(平时很得人心;一贯深受众望)

    (9) 寒素,低微

    文帝使人问 诩自固之术, 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贾诩传》

    (10) 又如:素士(布衣之士;贫寒的读书人);素姓(平民,百姓);素品(低微的门第);素室(寒门);素流(寒素之辈。指门第低微的人);素族(寒门);素门(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

    (11) 质数的 。如:素数(质数);素因子

    (12) 诚心的,真情的

    夫公孙鞅事 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副词

    (1) 预先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2) 又如:素脩(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3) 向来;从来就 。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用于语言或方言中某种具有重大特色的结构单位 。如:语素;调素

    英文翻译

    white (silk); plain; vegetarian; formerly; norm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 客家话:[东莞腔] su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u5 [梅县腔] se5 [海陆丰腔] su5 [陆丰腔] sii5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s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oh/suhsu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