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饷

liáng xiǎng [ liang xiang]
繁体 糧餉
注音 ㄌ一ㄤˊ ㄒ一ㄤˇ

词语释义

粮饷 liángxiǎng

(1) 指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

provisions and funds for troops

词语解释

  1. 亦作“ 粮饟 ”。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

    《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 汉 相距 巩 洛 ,而 韩信 为填 潁川 , 卢綰 絶 籍 粮餉。”《汉书·食货志上》:“男子疾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颜师古 注:“饟,古餉字也。”《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且 唐 未失 德胜 时,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芻粮餉,其积如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兵兴之际,粮餉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 李大钊 《被裁的兵士》:“国家的粮饷也弄空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粮饟”。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

《史记·太史公自序》:“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潁川,卢綰絶籍粮餉。”
《汉书·食货志上》:“男子疾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颜师古注:“饟,古餉字也。”
《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且唐未失德胜时,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芻粮餉,其积如山。”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兵兴之际,粮餉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
李大钊《被裁的兵士》:“国家的粮饷也弄空了。”

粮饷的国语词典

军队所需的粮食和款项。

粮饷的网络释义

粮饷

  • 粮饷,汉语词汇。
  • 拼音:liánɡ xiǎnɡ
  • 释义:指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
  • 粮饷造句

    郑成功带领部队来到安海镇招兵买马,筹措粮饷。
    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及萧何;指挥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及韩信。
    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帮闲的粮饷由知县大人来发,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帮闲们帮知县大人做很多见不得光的捞钱的事,事后,知县得大头,他们得小头。
    陛下圣明,张让虽有罪,但功过相抵,以中常侍大人之家资,可大大补上广宗大军的粮饷。
    英王,忠王定好日子,到了约定的期限,忠王李秀成从芜湖发兵,昼夜疾驰,突然攻占了清军的粮饷基地杭州,以引诱江南大营分兵来救。
    从理想到粮饷,从云端到尘土,我相信这是日渐蜕变,不是日益庸俗。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初,我随祖将军与李宁将军同守开城,杨元兵驻扎平壤,扼守在大同江,方便粮饷运输;李如柏军散于宝山等地为接应;查大受军守备在临津城。
    此番进兵浙江,粮饷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
    当差食粮的八旗披甲,由于既有份地,又有粮饷,也都变得怠堕懒散,不思进取,逐渐丧失开国初期那种淳朴的风气。
    他为了前方将士的粮饷曾削减过旗人的粮饷,他为政很有识见,身为皇室贵胄,却十分卑视满洲亲贵的庸碌。
    周二自古都感慨悲歌之士,今又逢周二,诸君恐不得志于上司,怀抱文件,郁郁于办公室。吾知其以尽力也,诸君勉呼哉。夫以诸君之勤勉,天地可鉴,日月可感,又有何惧哉。待分发粮饷,。
    你看胡宗南军队是双人双饷,我们则是粮饷不够,兵也不补,到处流离,还要我们打内战。
    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
    八月,新设辽东饷司于广宁,管理东征粮饷。
    庞大的重建计划始终未能完成,原因之一,是他把钱多花在自己身上,不管市民挨饿,也不管军队没有粮饷。
    我儿,仿军制操练,有三难,一恐朝廷怪罪,二各寨也不能同意,三这可是要耗很大一笔粮饷。
    但自从魏忠贤倒台死去后,这粮饷的发放又变成了老样子了,这边军都四五个月,没有发粮发饷了,这也造成了近几个月内,大明边镇不断的兵变闹饷。
    总兵大人,李参将押送粮饷,至宜君途中,全军覆没。
    严嵩又以鞑虏威胁不远,令兵部主调遣,户部主粮饷,工部主器械,三部各出侍郎一人,隶属于仇鸾幕府,协助仇鸾整饬兵备。

    汉字详情

    liáng [liang]
    部首: 610
    笔画: 13
    五笔: OYV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DIAV
    四角: 93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2) 同本义

    糧,谷食也。——《说文》

    (3)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糧乃行者之干食。”

    则治其糧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注:“行道曰糧,谓糒也。”

    共其资糧屝屦。——《左传·僖公四年》。注:“糧谓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4)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6) 引申指谷类;粮食

    在陈绝糧。——《论语·卫灵公》。释文:“糧,郑本作粻。”

    粻,食米也。——《说文新附》

    乃裹糇糧。——《诗·大雅·公刘》。释文:“糧,本亦作粮”。

    韩绝其粮道。——《史记》

    (7) 又如:粮站;漕粮(漕运的粮食);秋粮(秋季收获的粮食);粮房书办(管粮库的小吏)

    (8) 田赋

    戒州县加收耗粮。——《宋史·高宗纪》

    (9) 又如:钱粮(田赋);完粮(交纳钱粮);粮户(缴纳田赋之民户。方言亦指地主)

    英文翻译

    food, grain, provis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ianglĭaŋ
    xiǎng [xiang]
    部首: 328
    笔画: 9
    五笔: QNTK
    五行:
    仓颉: NVHBR
    四角: 27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2) 同本义

    餉,饟也。——《说文》

    餉,餉馈。——《广韵》

    饟,周人谓餉曰饟。——《说文》

    饟,馈也。——《尔雅》

    种饟粮食。——《汉书·食货志下》

    輓车奉饟者。——《汉书·严助传》

    为雇耕佣,凭种餉。——《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前蜀· 韦庄《纪村事》

    (3) 又如:饷田(送饭到田头);饷人(送饭食的人);饷馌(往田头送饭)

    (4) 招待,供给或提供

    有童子以黍肉饷。——《孟子·滕文公下》

    幼弟不饷。——《韩非子·五蠹》

    (5) 又如:饷客(以饮食招待客人);饷宾(以食物招待宾客)

    (6) 吃饭,进餐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 赠送

    以诗赋饷孙权。—— 胡冲《吴历》

    (8) 又如:饷亿(赠送,补给);饷献(馈赠奉献)

    名词

    (1) 军粮及军队的俸給

    老弱转饷。——《汉叔· 严助传》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記·高祖本紀》

    饷无所出。——清· 邵長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3) 薪金 (旧时多指军队或军警等的薪金)。如:饷銀;月饷

    (4) 食物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吴越春秋》

    (5) 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間。後作“晌”

    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贈张秘书》

    英文翻译

    rations and pay for soldiers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