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声粗气

cū shēng cū qì [cu sheng cu qi]
注音 ㄘㄨ ㄕㄥ ㄘㄨ ㄑ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性情浮躁。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成语用法

粗声粗气作状语;用于人说话。

粗声粗气的翻译

日语: 荒荒 (あらあら)しく太い声

粗声粗气造句

阿蛮粗声粗气道“老头,你喊我们来,想干什么?”。
柳春元一脸谄笑,粗声粗气的说。
外面粗声粗气的意大利语来回吆喝着。
约瑟夫粗声粗气地说“你们一定是奸细”。
只见为首的一个大块头粗声粗气的说小姑娘,还不赶快交出宝图,到时候我们高兴了,兴许还能饶你不死。
他跟我一样,不喜欢修边幅,说话粗声粗气,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公牛。
站在房门前,罗阳敲了敲门,里面传出一个粗声粗气的回答“谁啊?”。
他粗声粗气他说你这些话,简直就像从小青年嘴里冒出来的最荒诞不经的胡言乱语。
这男孩子的嗓音在发育期开始变得粗声粗气。
她粗声粗气地说这种话有什么用呢?
一个壮汉粗声粗气地说朋友,识相点,见了血,对大家都不好。
女子十六七岁,正是花样年华,光彩四射的年龄,一身男装有些不伦不类,粗声粗气,举止模仿男儿,但细腰莲步却将她出卖还不自知,倒有些巾帼不让须眉之感。
那胖子粗声粗气的道这件事知道的人着实不少,你又何必装得莫测高深?大家都在说,刘三爷只因为武功太高,人缘太好,这才不得不金盆洗手。
陈髯粗声粗气的道,一手揪胡子,一手指着赵鹏,胡萝卜一样的手指点在他后背上。
张韦正呆呆的看着流淌的农夫山泉出神,突然一双柔嫩温暖的小手从后面绕路过来,蒙住了张韦的眼睛,然后一个女孩粗声粗气的道“猜猜我是谁?”。
他没有男人结实的臂膀,也没有男人粗声粗气的膛音,他的外表真的很普通。
对面人群中立刻传来一句恶狠狠的声音,一个穿着鼻环的莽汉粗声粗气的对着韩星扬了扬手里的大拳头,那意味自然路人皆知。
即使有人故意尖声尖气或粗声粗气或嗲声嗲气或妖声妖气地说话或唱歌,也总有一些特征是自己改变不了的。
“伊斯利尔以前是福林特的炮手”格雷粗声粗气地说。
蜈蚣咬了咬牙,这才狠狠的瞪了那人一眼,粗声粗气道,“他娘的,你瞪什么瞪,赶紧跟上!”。

汉字详情

[cu]
部首: 610
笔画: 11
五笔: OEGG
五行:
仓颉: FDBM
四角: 97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且声。本义:糙米)

(2) 同本义

粗,疏也。——《说文》。按,粝米也。禾黍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一斛。

粮则无矣,麤则有之。——《左传》

(3) 又如:粗糠(糠。稻、麦,谷子等农作物子实的皮或壳)

(4) 粗粮

凡九谷,皆随精粗,差其耗损而供焉。——《新唐书》

(5)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

(6) 通过一物体中心的直线长度 。如:树干底部粗为两米的树

形容词

(1) 不精,粗糙

粗,大也。凡不精者皆曰粗。——《广雅》

其器高以粗。——《礼记·月令》

其声粗以厉。——《礼记·乐记》

粗布之衣。——《荀子·正名》

(2) 又如:粗粝(糙米;粗俗简陋的饭食);粗恶(粗糙,低劣);粗食(粗糙不精的食物);粗粗(即粗糙);粗腿;粗砂;粗重(粗大笨重的家具)

(3) 粗疏;粗略

愚者之言,芴然而粗。——《荀子·正名》。注:“粗,疏略也。”

(4) 又如:粗断(谦辞。胡乱裁决);粗忽(粗疏,疏忽);粗心浮气(不细致;不沉着)

(5) 略微 。如:粗知一二;粗定(大致安定);粗粗(大略)

(6) 粗笨;粗野 。如:粗汉(粗笨的人;干粗活儿的人);粗卤(粗俗鲁莽);粗顽(粗鲁刁顽)

副词

刚,才

言粗毕,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太平广记》

英文翻译

rough, thick, course; rud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客英字典] cih1 [海陆丰腔] cu1 [梅县腔] ze1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宝安腔] cu1 [陆丰腔] c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徂古上聲開口一等dzʰuzox/dzuu
shēng [sheng]
部首: 329
笔画: 7
五笔: F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AH
四角: 4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宋本广韵

[cu]
部首: 610
笔画: 11
五笔: OEGG
五行:
仓颉: FDBM
四角: 97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且声。本义:糙米)

(2) 同本义

粗,疏也。——《说文》。按,粝米也。禾黍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一斛。

粮则无矣,麤则有之。——《左传》

(3) 又如:粗糠(糠。稻、麦,谷子等农作物子实的皮或壳)

(4) 粗粮

凡九谷,皆随精粗,差其耗损而供焉。——《新唐书》

(5)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

(6) 通过一物体中心的直线长度 。如:树干底部粗为两米的树

形容词

(1) 不精,粗糙

粗,大也。凡不精者皆曰粗。——《广雅》

其器高以粗。——《礼记·月令》

其声粗以厉。——《礼记·乐记》

粗布之衣。——《荀子·正名》

(2) 又如:粗粝(糙米;粗俗简陋的饭食);粗恶(粗糙,低劣);粗食(粗糙不精的食物);粗粗(即粗糙);粗腿;粗砂;粗重(粗大笨重的家具)

(3) 粗疏;粗略

愚者之言,芴然而粗。——《荀子·正名》。注:“粗,疏略也。”

(4) 又如:粗断(谦辞。胡乱裁决);粗忽(粗疏,疏忽);粗心浮气(不细致;不沉着)

(5) 略微 。如:粗知一二;粗定(大致安定);粗粗(大略)

(6) 粗笨;粗野 。如:粗汉(粗笨的人;干粗活儿的人);粗卤(粗俗鲁莽);粗顽(粗鲁刁顽)

副词

刚,才

言粗毕,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太平广记》

英文翻译

rough, thick, course; rud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客英字典] cih1 [海陆丰腔] cu1 [梅县腔] ze1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宝安腔] cu1 [陆丰腔] c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徂古上聲開口一等dzʰuzox/dzuu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