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颈

fěn jǐng [ fen jing]
繁体 粉頸
注音 ㄈㄣˇ ㄐ一ㄥˇ

词语释义

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词语解释

  1. 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唐 司空图 《冯燕歌》:“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迴如切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悄然入室,伴嫗盹於牀下, 芸 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茅盾 《子夜》五:“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看着少奶奶低垂的粉颈,自言自语的说。”

引证解释

⒈ 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唐司空图《冯燕歌》:“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迴如切玉。”
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悄然入室,伴嫗盹於牀下, 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茅盾《子夜》五:“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看着少奶奶低垂的粉颈,自言自语的说。”

粉颈的网络释义

粉颈

  • 粉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ěn jǐng,是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 粉颈造句

    娇嫩脱俗的俏脸上,早已是羞红滟滟,一抹浓艳的红晕直从粉颈蔓延到了耳珠上来。
    而光彩照人处更是那柳眉凤眼,粉颈如雪,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和描绘她的美,都不嫌过。
    白流苏擅长是低头,粉颈低垂,听着就风情万种,默默如诉,而她却只是呆若木鸡,听着就大煞风景。匪我思存。
    樱花飞舞,一朵朵在水面绽放;葵花向阳,洋溢着温暖的喜悦;杜鹃红颊粉颈,挟翠欲滴,让人顿生怜爱;梨花带雨,多愁善感中俯瞰满地繁华。
    青霞说着,温柔地亲吻她的粉颈,不时四目交投,视现场的记者作透明人。
    天鹅般优美的粉颈,此时被茶水泼湿,正随着她的尖叫正极快的开始顺流而下,大片的浸染。
    镶嵌沙弗来石榴石的蝴蝶轻拍羽翼,翩翩蝶舞在粉颈和玉臂上绽放璀璨光芒,在万象新生的烂漫春色中定格母亲优雅的倩影。
    西门庆一手搂着她的粉颈,一递一口和她吃酒,极尽温存之态。
    微微停留,赞叹欣赏的目光又顺着白如雪的粉颈缓缓下移道修长婀娜曲线玲珑的娇躯上穿着的江南织造局御贡的淡粉牡丹暗波光纹杭锦长裙。
    她的粉颈和胸脯上方波光闪动。
    还能重组弹力组织,令粉颈的曲线恢复平滑柔美。

    汉字详情

    fěn [fen]
    部首: 610
    笔画: 10
    五笔: OW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DCSH
    四角: 98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 同本义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3)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4)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5) 泛指细末状物质 。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6)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7)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8) 绘画用的颜料 。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动词

    (1) 研成粉末;粉碎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2)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3) 涂饰;粉饰 。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4) 奖饰,称誉 。如:粉饰

    形容词

    (1)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2)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英文翻译

    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fa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3 [客英字典] fun3 [台湾四县腔] fun3 [宝安腔] fun3 [沙头角腔] fun3 [梅县腔] fun3 [东莞腔] fun3 [陆丰腔] fun3 [客语拼音字汇] f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八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吻上聲合口三等pĭuənpyonx/piuun
    jǐng,gěng [jing,geng]
    部首: 616
    笔画: 11
    五笔: CADM
    五行:
    仓颉: NMMBO
    四角: 11182

    详细解释

    gěng

    名词

    (1) 脖子 ——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gěng

    英文翻译

    neck, throat

    方言集汇

    ◎ 粤语:ge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