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

fěn cì [ fen ci]
注音 ㄈㄣˇ ㄘ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粉刺 fěncì

(1) 病名。又名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一般是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在细菌作用下引起毛囊周围炎性反应

acne

词语解释

  1. 痤疮的通称。多生在青年人面部,常为圆锥形小红疙瘩,多由皮脂腺分泌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引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面疮粉刺,菟丝子苗绞汁涂之,不过三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鸡蛋脸儿,两颧上现出几点雀斑,搽了粉也盖不住,鼻準上及两旁又现出许多粉刺。”

引证解释

⒈ 痤疮的通称。多生在青年人面部,常为圆锥形小红疙瘩,多由皮脂腺分泌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引起。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面疮粉刺,菟丝子苗绞汁涂之,不过三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鸡蛋脸儿,两颧上现出几点雀斑,搽了粉也盖不住,鼻準上及两旁又现出许多粉刺。”

粉刺的国语词典

因皮脂腺过度增生和皮肤毛囊的角质化所致。

粉刺的翻译

英语: pimple, comedo, blackhead, acne
德语: Akne (Org)​
法语: acné

粉刺造句

传说每一个城市都是迷人的少女,然而车子的尾气,让她美丽的脸上长出了雀斑,粉刺,你舍得吗?世界无车日,让我们携手维护她的容颜!
本款去瑕疵治疗乳液是水杨酸的痤疮产品来治疗痤疮瑕疵,粉刺脓胞,黑头粉刺。
每天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摩擦,然后再用清水冲净,黑头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值得试试!
“青春痘”又称粉刺、座疮。
比如说,长的痘痘以粉刺为主很可能是因为肺火大,以脓头为主就是胃火大。
医生认为,在人体一些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银针,就能打通经脉,使之畅通,从而治疗各种疾病,从关节炎、哮喘到焦虑症、粉刺和不孕不育等,不一而论。
这款香皂有什么好处呢?它含有茶树油精华,一种能有效消除皮肤粉刺的物质。
粉底中含有大量的黏合成分以保证妆容的服帖与持久,倘若不彻底清洁,留给你的就会是毛孔堵塞带来的大量黑头和粉刺。
请问神奇粉刺水、粉刺立消净、益肤净痘洁面乳、祛印精华素这…
女人上火了可不得了,皮肤的暗疮粉刺还有便秘问题烦不胜烦,非常耗血伤阴。
青春痘学名痤疮,俗称粉刺、暗疮、痘痘。
特性祛痘、抑制粉刺、修护保湿、美白嫩肤。
这类面膜多为撕剥型,专门对付型区的粉刺,有很强的粘吸力,在撕剥的时候将大大小小的皮脂粉刺撕剥出来,具有清除深层粉刺的功效。
当我回首过往的日子,我感受到的都是一种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气氛,就像一个小小的粉刺就能压倒性地让我丢失生活的秩序。玛丽莲·曼森。
适合人群:暗疮、粉刺、痤疮、痘印、痘疤、痘坑问题皮肤人群。
特别适合背部毛孔粗大,有粉刺、暗疮人士。
曾经在粉刺洁面液后使用过一款常规的调理液,但是之后留下很多污垢,这款小乳液去除了。
功效:清爽祛痘配方,迅速渗透肌肤,有效平衡肌肤油脂分泌,收细毛孔,防止暗疮、粉刺形成,清爽而不油腻。
菠萝蜜中的过敏原本身不会使免疫系统敏感,但是一旦桦树花粉刺激了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也会对菠萝蜜有反应。
坐在大堂上的那个老人慢慢的用鼻子吸取这摄人的清香,一面用手抹了抹鼻梁,那些红红的小疮和粉刺,好象挤一挤就会掉下来。

汉字详情

fěn [fen]
部首: 610
笔画: 10
五笔: OW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DCSH
四角: 98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 同本义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3)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4)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5) 泛指细末状物质 。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6)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7)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8) 绘画用的颜料 。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动词

(1) 研成粉末;粉碎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2)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3) 涂饰;粉饰 。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4) 奖饰,称誉 。如:粉饰

形容词

(1)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2)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英文翻译

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fa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3 [客英字典] fun3 [台湾四县腔] fun3 [宝安腔] fun3 [沙头角腔] fun3 [梅县腔] fun3 [东莞腔] fun3 [陆丰腔] fun3 [客语拼音字汇] f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八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吻上聲合口三等pĭuənpyonx/piuun
cì,cī [c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M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B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賜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chieh/ciehts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