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课

mǐ kè [ mi ke]
繁体 米課
注音 ㄇ一ˇ ㄎㄜˋ

词语释义

1.以米谷缴纳的赋税。

词语解释

  1. 以米谷缴纳的赋税。

    《宋书·良吏传·徐豁》:“郡大田,武吏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课米三十斛,一户内随丁多少,悉皆输米……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

引证解释

⒈ 以米谷缴纳的赋税。

《宋书·良吏传·徐豁》:“郡大田,武吏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课米三十斛,一户内随丁多少,悉皆输米……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

汉字详情

[mi]
部首: 610
笔画: 6
五笔: O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D
四角: 9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如:米制

(9) 姓

英文翻译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3 [客英字典] mi3 [沙头角腔] mi3 [宝安腔] mi3 [海陆丰腔] mi3 [陆丰腔] mi3 [梅县腔] mi3 [东莞腔] mi3 [客语拼音字汇] mi3
◎ 潮州话:bh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mieimex/mej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米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