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汤

mǐ tāng [mi tang]
繁体 米湯
注音 ㄇ一ˇ ㄊ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mǐ tāng ] :

做捞饭时剩下的汤。

用米熬的稀粥。


词语解释

  1. 米煮的汤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每食后米汤服一钱。” 冰心 《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家里又回复到老样子了,衣无领,裤无裆,三餐光只喝米汤。”

  2. 比喻甜言蜜语。俗谓用甜言蜜语讨好奉承别人为灌米汤。

    《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次日 陶子尧 上院谢委,又蒙抚院传上去,着实灌了些米汤,把他兴头的了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巡道受了这个米汤,自然是觉得宪恩高厚,宪眷优隆了。” 茅盾 《动摇》一:“ 胡国光 闭目一笑, 张铁嘴 灌他米汤的面容,又活现在他眼前了。”

引证解释

⒈ 米煮的汤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使君子》:“每食后米汤服一钱。”
冰心《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家里又回复到老样子了,衣无领,裤无裆,三餐光只喝米汤。”

⒉ 比喻甜言蜜语。俗谓用甜言蜜语讨好奉承别人为灌米汤。

《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次日陶子尧上院谢委,又蒙抚院传上去,着实灌了些米汤,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巡道受了这个米汤,自然是觉得宪恩高厚,宪眷优隆了。”
茅盾《动摇》一:“胡国光闭目一笑, 张铁嘴灌他米汤的面容,又活现在他眼前了。”

米汤的国语词典

用米煮成的汤。

米汤的网络释义

米汤

  • 米汤又叫米油,是用上等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米汤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 最上好的米汤应该是用留存胚与糊粉层的勿淘米来熬制,营养保健作用才会最强,用现在的精制大米去熬制,作用不会明显,尤其是再经过淘洗,就更不会有什么营养了。
  • 米汤造句

    我是按照说明书推荐用量做的,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很稀,象米汤,不象米糊,为什么呀?
    油罐、盐罐和米汤罐;灶门前常备灶下三件火钳、柴刀和吹火筒。
    用铜狸头、蹄骨涂栈后,炙黄,研成末,每天空腹用米汤饮下一钱匕。
    两个人各自端着盘找了一圈吃的,回来之后,却发现两个人盘中的食物却惊人的一致——鱿鱼卷、红焖鸡、玉米汤、还有大份的冰激凌。
    豆焖饭是选用刚摘下的鲜嫩蚕豆,剥壳去皮留下豆米,熟火腿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再把上米掺入二分之一糯米掏洗干净,煮熟控出米汤。
    我们点了海鲜米汤,味道一般,而且太咸了。
    如用较稀的米汤、面汤直接清洗,或用乌鱼骨清洗,效果也不错。
    炉桥处糊满了白嫩嫩的米汤,我慌了手脚,以为是锑锅漏了,赶紧跑着叫他来处理,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面对为数甚多的小美女,段郎尤其擅长的功夫是灌水和灌米汤,灌得那些女孩子搞不清楚自己姓什么,在什么地方。
    先生,今天的汤是玉米汤。
    赤痢用甘草汤下川黄连丸,白痢用姜汤下吴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汤下。
    梅若轩见孩子已是醒来,微张开口,似是饥渴,也不哭泣,便专意又要了米汤。
    妈妈叫我说的,红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把娘背到后沟里,把媳妇背到热炕上,炸油膜烧米汤快快吃看咱娘,咱娘变个北瓜冒咱一脸屎花。
    老人家不要给我灌米汤了,今天受人之托来到此地,所干。
    这红鲜鲜、圆鼓鼓的荔枝,瓤肉饱满、晶亮,洁白如糯米汤圆。
    土家家常菜还有:和渣,南瓜汤,苦瓜汤,红薯粉丝,虾米汤,米豆腐,粉蒸肉,三下锅,扣肉,岩耳炖鸡,泥鳅煮豆腐,索溪鱼等等。
    享受新鲜的被采摘的甜玉米,酥脆味道与想象有机甜玉米汤。
    ‘用秋天收成的黏米还有米汤沟泉水。
    ①搭配吃一些点心,但不要搭配巧克力;②加热牛奶好吸收,但不要过热、不要烧开;③搭配蜂蜜,但不要加糖,不要混合果汁;④睡前喝奶助睡眠,但肾结石者不可如此;⑤小口喝奶;⑥服药前后千万不要喝;⑦菠菜与牛奶不搭;⑧不要搭配米汤和粥。愿你喝得营养,喝得健康!
    如果多放点盐,这玉米汤会更好喝。

    汉字详情

    [mi]
    部首: 610
    笔画: 6
    五笔: O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D
    四角: 9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如:米制

    (9) 姓

    英文翻译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3 [客英字典] mi3 [沙头角腔] mi3 [宝安腔] mi3 [海陆丰腔] mi3 [陆丰腔] mi3 [梅县腔] mi3 [东莞腔] mi3 [客语拼音字汇] mi3
    ◎ 潮州话:bh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mieimex/mej
    tāng,shāng [tang,sh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RT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SH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shāng

    (1)〔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2)(湯)

    (2) 另见 tāng

    tāng

    名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18) 另见 shāng;tàng

    tàng

    动词

    (1) 通“烫”。加热

    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汤其酒百樽。——《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汤桶(烫酒桶)

    (3) 触,碰

    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石君宝《秋胡戏妻》

    (4) 遇上,碰上

    好道汤着饿鬼了。——《西游记》

    (5) 另见 shāng;tāng

    英文翻译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1
    ◎ 潮州话:teng1(thng) tang1(thang) siang1(sia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