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廪

mǐ lǐn [ mi lin]
繁体 米廩
注音 ㄇ一ˇ ㄌ一ㄣˇ

词语释义

1.周代鲁国的学校。相传起始于虞舜时代。

词语解释

  1. 周 代 鲁国 的学校。相传起始于 虞舜 时代。

    《礼记·明堂位》:“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序, 夏后氏 之序也;瞽宗, 殷 学也;頖宫, 周 学也。” 郑玄 注:“庠序亦学也…… 鲁 谓之米廪。 虞帝 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陈澔 集说:“ 鲁 所藏粢盛米之廪,即 虞氏 之庠,谓藏此米于学宫也,亦教孝之义。”

引证解释

⒈ 周代鲁国的学校。相传起始于虞舜时代。

《礼记·明堂位》:“米廪, 有虞氏之庠也;序, 夏后氏之序也;瞽宗, 殷学也;頖宫, 周学也。”
郑玄注:“庠序亦学也…… 鲁谓之米廪。 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陈澔集说:“鲁所藏粢盛米之廪,即虞氏之庠,谓藏此米于学宫也,亦教孝之义。”

米廪的网络释义

米廪

  • 米廪是一个汉语词,指周 代 鲁国 的学校。相传起始于 虞舜 时代。《礼记·明堂位》
  • 汉字详情

    [mi]
    部首: 610
    笔画: 6
    五笔: O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D
    四角: 9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如:米制

    (9) 姓

    英文翻译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3 [客英字典] mi3 [沙头角腔] mi3 [宝安腔] mi3 [海陆丰腔] mi3 [陆丰腔] mi3 [梅县腔] mi3 [东莞腔] mi3 [客语拼音字汇] mi3
    ◎ 潮州话:bh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mieimex/mej
    lǐn [lin]
    部首: 314
    笔画: 16
    五笔: YYL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YWF
    四角: 002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2) 同本义

    亦有高廪。——《诗·周颂·丰年》

    盛米曰廩。——《周礼·廪人》注

    余刀布,有囷廪。——《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

    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汉书·五行志》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荀子·富国》注

    父母使舜完廪。——《孟子·万章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廪囷(米仓。方的称廪,圆的称囷);廪粟(米仓中的粮食);廪庚(米仓)

    (4) 泛指粮食仓库

    昭侯令人复廪。——《韩非子·内储说下》

    广蓄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

    (5) 又如廪人(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

    (6) 米粟类;粮食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廪禄(官府供给的俸米和俸钱);廪库(粮仓;仓库);廪庾(粮仓);廪饷(粮饷)

    (8) 俸禄

    廪食以数百人。——《韩非子·内诸说上》

    (9) 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

    (10) “廪生”的简称

    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廪来。——《儒林外史》

    (11) 又如:禀贡(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

    (12) 通“林”。林甸。树林与郊野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子·戒》

    动词

    (1) 收藏;储积

    廪于肠胃。——《素问·皮部论》

    群公廪。——《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注:“廪者,连新于陈上,财气半相连耳。”

    (2) 又如:廪收(收购入仓);廪藏(廪蓄)

    (3) 公家发给粮食

    廪,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

    (4) 又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廪稍(旧时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饩(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廪粟(同“廪食”)

    形容词

    (1) 通“懔”

    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廪廪(危殆,阽危;惊慌;危惧)

    (3) 通“凛”。寒冷

    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辩》

    (4) 又如:廪秋(寒秋);廪泉(寒泉)

    英文翻译

    granary; stock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lam5
    ◎ 客家话:[陆丰腔] lim3
    ◎ 潮州话:娜音2 [潮州、饶平]罗音2(凛),nim2 [澄海]ning2 [潮州、饶平]li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