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籭

bò shāi [ bo shai]
注音 ㄅㄛˋ ㄕㄞ

词语释义

1.簸箕和筛子。都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

词语解释

  1. 簸箕和筛子。都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

    清 唐甄 《潜书·用贤》:“簸籭既施,蕛稗乃去,嘉穀乃得。”

引证解释

⒈ 簸箕和筛子。都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

清唐甄《潜书·用贤》:“簸籭既施,蕛稗乃去,嘉穀乃得。”

簸籭的网络释义

簸籭

  • 簸箕和筛子
  • 【释义】: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
  • 汉字详情

    bò,bǒ [bo]
    部首: 624
    笔画: 19
    五笔: TADC
    五行:
    仓颉: HTCE
    四角: 888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箕,皮声。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2) 同本义

    簸,扬米去糠也。——《说文》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诗·大雅·生民》

    (3) 又如:簸秕,簸扬糠秕(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簸箩(盛物的竹筐)

    (4) 摇动;颠动

    宫殿摆簸。——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颠簸;簸行(摇摆不定的步行)

    (6)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winn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bo2 bo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i5 bai5 bo5 [陆丰腔] boi5 [海陆丰腔] boi5 bai5 bo5 [客英字典] bo5 [东莞腔] poi5 [梅县腔] bai5 bo5 boi5 [宝安腔] bo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bo1
    ◎ 潮州话:bu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火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puax/puaapuɑ
    shāi [shai]
    部首: 624
    笔画: 25
    五笔: TGMX
    仓颉: HMMP
    四角: 8821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ʃisrie/sh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