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鷃

lí yàn [ li yan]
繁体 籬鷃
注音 ㄌ一ˊ 一ㄢˋ

词语释义

篱间小鸟。常以喻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

词语解释

  1. 篱间小鸟。常以喻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夫藩蘺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出门相送亲与友,何异篱鷃瞻云鹏。” 元 杜本 《逍遥岩》诗:“鹏摶九万里,篱鷃飞咫尺。”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须信道,篱鷃何曾识凤凰。”

引证解释

⒈ 篱间小鸟。常以喻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蘺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出门相送亲与友,何异篱鷃瞻云鹏。”
元杜本《逍遥岩》诗:“鹏摶九万里,篱鷃飞咫尺。”
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须信道,篱鷃何曾识凤凰。”

篱鷃的国语词典

篱间小鸟。比喻所见之小。

篱鷃的网络释义

篱鷃

  • lí yàn ㄌㄧˊ ㄧㄢˋ
  • 篱间小鸟。常以喻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624
    笔画: 16
    五笔: TYBC
    五行:
    仓颉: HYUB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离声。本义:篱笆)

    (2) 同本义。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的蔽障物,以保护场地。也说“笆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

    庭中始为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樊篱(篱笆);篱子(即篱笆);篱花(篱菊。篱下的菊花);篱门(竹篱的门);篱陌(篱边和田头);篱垣(用竹篱做成的墙垣);篱根(竹篱近地处)

    (4) 笊( zhào)篱 ,用竹蔑、柳条、铁丝编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里捞东西

    英文翻译

    bamboo or wooden fence; h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潮州话:li5 loi7

    宋本广韵

    yàn [yan]
    部首: 1104
    笔画: 21
    五笔: JPVO
    仓颉: AVHAF
    四角: 67427

    英文翻译

    quail

    方言集汇

    ◎ 粤语:a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on5 [客英字典] on5 [台湾四县腔] 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澗刪開去聲開口二等ʔanqranh/e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