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臣夙乏翰能,素谢篇技。”
引证解释
⒈ 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引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臣夙乏翰能,素谢篇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2)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说文》
著文为篇。——《论衡·书说》
著之于篇。——《汉书·公孙宏传》
故事绝于常篇。——《游天台山赋》
(3) 又如:篇翰(篇章;篇简);篇卷(指书籍);篇册(犹书籍);篇典(典籍);篇秩(书籍的篇卷);篇次(谓书籍中篇章的顺序)
(4) 特指诗歌、辞赋等文艺著作
管仲相齐,造《轻重》之篇。——《论衡·案书》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篇咏(诗歌著作);篇翰(一般指诗文);篇句(犹章句);篇技(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6) 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篇记;篇条(犹篇章);篇体(谓文章的体裁);篇辞(篇章,文章);篇题(篇章的标题);篇首(篇章的开头);篇末(篇章的结笔)
(7) 曲艺名词。东北二人转所用,指各类内容的固定唱词,可随机穿插入段子中,用以状人、绘景、描声、形物 。如“美人篇”、“袍带篇”、“山景篇”等
量词
(1) 一件文艺作品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王充传》
《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汉书·艺文志》
世无一卷,吾有百篇。——《论衡·自纪》
(2) 又如:一篇文章;几篇恐怖故事
(3)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出版的刊物 。如:歌篇儿;这本书缺了一篇儿;三篇儿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en1 [陆丰腔] pian1 [台湾四县腔] pien1 [客英字典] pien1 [海陆丰腔] pien1 [东莞腔] pen1 [宝安腔] pen1 [梅县腔] pien1 [客语拼音字汇] pi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篇 | 芳連 | 滂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pʰĭɛn | phjen/phi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手,支声。本义:技艺,技巧,才艺)
(2) 同本义
技,巧也。——《说文》
尚技而贱车。——《礼记·坊记》。注:“犹艺也。”
无他抚。——《大学》
他技,奇巧异端也。——《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注
人多技巧。——《老子》。注:“工匠之巧也。”
能有所艺者技也。——《庄子·天地》
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技盖至于此。——《庄子·养生主》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技之奇妙。——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技亦灵怪。——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技量(本事;能耐);技穷(方法用尽,本领使完);技擅穿杨(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技俩(技能;手段);技法(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歌舞。亦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
名姝异技,虽禁中不逮。——《新唐书·元载传》
天下之善技。——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李伶为绝技。
(5) 又如:技和(宋代杂剧的散段);技人(表演歌舞的艺人);技乐(善于吹弹歌舞的人)
(6) 工匠,从事一些行业或手工业的人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荀子·富国》
(7) 又如:百技(各种行业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海陆丰腔] ki3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陆丰腔] gi3 [台湾四县腔] ki3 gi1 [东莞腔] k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技 | 渠綺 | 羣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giex/gyee | g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