箠挞
词语释义
拷打。《东观汉记·左雄传》:“ 刘据 为大司农,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将加箠挞。” 宋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今之教子者,都不喻以道理,但箠挞之。”《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妾以诚心告君,如何反告主人,几遭箠挞!”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我殁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欢,恒非理见箠挞,汝叔母虽顺受不辞,然心怀怨毒。”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horse whip; flog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seoi4 z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2 cui2 [梅县腔] shui2 [海陆丰腔] chui2 chui2 [客英字典] chui2 sui2
◎ 潮州话:sui5 cuê5(sûi tshuê)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2 cui2 [梅县腔] shui2 [海陆丰腔] chui2 chui2 [客英字典] chui2 sui2
◎ 潮州话:sui5 cuê5(sûi tshuê)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腄 | 竹垂 | 知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支B | 止 | trye/twe | ţĭw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2) 同本义
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说文》
掌其比觵挞罚之事。——《周礼·闾胥》。注:“扑也。”
而挞其怠慢者。——《周礼·小胥》
而挞之流血。——《礼记·内则》
斫挞无伤痛。——《列子·黄帝》
鞭挞黎庶令人悲。——唐· 高适《封丘作》
(3) 又如:鞭挞(鞭打);挞市(在市朝上受到鞭打的刑罚);挞辱(鞭打侮辱);挞笞(用鞭和竹板子打);挞讯(拷问);挞通(打通);挞架(打架)
(4) 引申为攻打 。如:挞责(攻击指责);挞煞(结局)
(5) 拍打
便脱下鞋底,将字迹挞没了。——《古今小说》
英文翻译
flog, whip; chastis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