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箕山 和 颍水 。相传 尧 时,贤者 许由 曾隐居 箕山 之下, 颍水 之阳。后因以“箕潁”指隐居者或隐居之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诗序:“少无宦情,有 箕 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二:“心到物自闲,何劳远 箕 潁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引 宋 了宗 《满江红》词:“三尺鱸鱼真好膾,一瓢春酒宜闲饮,问此时,怀抱向谁论?惟 箕 潁 。” 清 王戬 《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韵》:“身尚依 迦叶 ,足真践 箕 潁 。”参见“ 箕山之节 ”。
引证解释
⒈ 箕山和颍水。相传尧时,贤者许由曾隐居箕山之下, 颍水之阳。后因以“箕潁”指隐居者或隐居之地。参见“箕山之节”。
引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诗序:“少无宦情,有箕潁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元稹《表夏》诗之二:“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潁。”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引宋了宗《满江红》词:“三尺鱸鱼真好膾,一瓢春酒宜闲饮,问此时,怀抱向谁论?惟箕潁。”
清王戬《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韵》:“身尚依迦叶,足真践箕潁。”
箕颍的国语词典
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
箕颍的网络释义
箕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姬 | 居之 | 見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ki/k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