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

jī qiú [ ji qiu]
注音 ㄐ一 ㄑ一ㄡˊ

词语释义

比喻祖辈的事业。箕裘原指由易而难、有次序的学习方式。

词语解释

  1.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引证解释

⒈ 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
《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楼钥《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杨柔胜《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晴雯补裘》第二场:“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箕裘的国语词典

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或畚箕等竹器。裘,皮衣。箕裘原指由易而难、有次序的学习方式。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用来指父亲的技艺或事业。《晋书.卷八二.陈寿等传.史臣曰》:「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父亲治箕裘,学隐论。」

箕裘的网络释义

箕裘

  • 箕裘 jī qiú,比喻祖先的事业。箕裘原指由易而难、有次序的学习方式。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
  • 箕裘造句

    他父亲是着名的演员,克绍箕裘的他也进入了演艺圈。
    王老三也算是克绍箕裘,凭着一手好泥瓦手艺,这几年发了起来。
    眼看所有儿女无人愿意克绍箕裘,老爹当然心情不好。
    张家的几个儿子,看似木讷,但都克绍箕裘,有所成就。
    我看令公子聪明伶俐,将来必能克绍箕裘。
    像令公子这样愿意克绍箕裘的有为青年,现在可少了。
    黄家的后人,都能克绍箕裘,使得祖先经营下的药材生意,有所发展。
    父作之,子述之,如儿女能克绍箕裘、继志述事、发扬光大,那么靠爸无可疵议。
    我当初领养这个小孩,就是期盼他克绍箕裘,没想到他根本瞧不上我这小手艺。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他决定留在国内,克绍箕裘,接掌家业。
    今日社会讲究人各有志,当父母的不宜勉强子女克绍箕裘。
    当年进入师门的时候,师父曾对我说:"期盼你能克绍箕裘,光大师门之业。"师父勉励的话,我至今不敢或忘。
    师父的艺业,小子虽然自勉克绍箕裘,但难免战战兢兢,唯恐有辱师门。
    自从决定克绍箕裘,当一个农夫以来,他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缔造几艰难喜今朝堂构观成燕翼贻谋绵世泽;创垂之继述愿后裔箕裘克绍鸿图大展振家声。
    大家都出身簪缨世族,今稍习武事,正该克承父祖箕裘。
    这种精神,流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箕裘相继,给我们信心,给我们力量,给我们鞭策。

    汉字详情

    [ji]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AD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TMC
    四角: 88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
    qiú [qiu]
    部首: 623
    笔画: 13
    五笔: FIYE
    五行:
    仓颉: IE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fur garment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