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即基础机械。
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基础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劈等。前四种基础机械是杠杆的变形,所以称为“杠杆类简单机械”。后三种是斜面的变形,故称为“斜面类简单机械”。所有简单机械都必须遵循机械的一般规律——功的原理。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等的总称,它是复杂机械的基础。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现代机器虽复杂,但实质上不过是简单机械的组合。
2、在其他情况下,更广泛地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减少单调的苦工并改善效率。
3、这个过程一方面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判断和解析,而另一方面,也会涉及到简单机械的阅读和记录。
4、实践证明,照抄照搬美国测谎理论和方法,仿制美式仪器简单机械地应用是十分错误的。
5、象柴油机那样复杂的机器只不过是简单机械的组合。
6、我发觉我的课堂只是简单机械的照本宣科,宛如一潭死水,我的学生厌倦了。
7、满足“缩”和他的简单机械。一个直观的互动,讲故事和实时物理模拟相结合,创造一个有益的和鼓舞人心的教育经验。
8、应当指出的是,这个轮回绝对不是简单机械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带有肯定的否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的。
9、没有扭矩冲压发动机系统取消了传统的转子需要一个尾巴,使大黄蜂非常简单机械。
10、在肌肉和肌梭的简单机械模型中增加质量M的因素。
11、本章力图表明:扎根中国的现实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追随西方学术潮流,应当是中国文化研究的根本宗旨。
12、人们从日常经验以及从家用简单机械的分析中,对摩擦已知道得相当多了。
13、应用这一模式,构造了简单机械产品智能概念设计专家系统并得以实现。
14、他的同事迈克尔?比尔说,为数众多的公司以简单机械的方式进行结构重组,降低了成本,但却未能充分考虑长期赢利。
15、“形”不是简单机械的描摹,而是物象特征化的升华;
16、他的同时迈克尔·比尔说,为数众多的公司以简单机械的方式进行机构重组,降低了成本,但却未能充分考虑长期赢利。
17、运动的失败恰好证明了“军阀扼杀自治”,只是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军阀”。
18、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显著减少这种负担,但是似乎没有人解决这类问题。
19、总之,研究人员必须避免服务于采用简单、机械地可追踪假设的诱惑,因为这样的假设虽然会使得假设验证简洁,但结果却会不准确。
20、这种方法可以对假臂进行难以置信的有力控制,但是病人通常更喜欢使用更简单的机械式假肢。
21、然而,即使在这一阶段也没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的步骤,也就是众多雇主梦想的过于简单和机械化的解决方案。
22、现在我们看到数学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运算,一架无论如何精密的仪器是不能胜任数学工作的。
23、具象绘画的回归是艺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而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历史重复。
24、铜绿山古矿井采用分段提升的方法,利用辘轳等简单的机械,将井下50余米深处的矿石提出地面。
25、工业文明时代之所以会出现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由该时代简单性机械论世界观所造成的。
26、水泵是比较简单的机械装置。在一般情况下运行,不需要维护。有些水泵需要定期进行润滑。
27、基于MAXWELL模型,利用一简单的机械阻尼模型来表示电流变液的粘塑性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本构关系的描述。
28、人权价值的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功能表操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29、该阀采用环空外压操作测试阀的开关,不需要保压,而且采用简单的机械压力平衡机构代替了专用计量套。
30、区域构造节律在这一背景下存在,且可由更为简单的机械运动产生。
简单机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hán
(2) 另见
dān
形容词
(1) (本义:大)
(2) 同本义
單,大也。——《说文》。段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誣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
明清于单辞。——《书·吕刑》。按,夸诞之辞。
夏禹能单平水土。——《国语·郑语》
王之威亦单矣。——《史记·春申君传》
单埢垣兮。——扬雄《甘泉赋》。注:“大貌。”
(3) 单独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单,物之单名也。”
(4) 又如:单幅门(独扇的门);单跪(弯屈一膝,行半跪之礼。也叫“打千”);单绪(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即单传)
(5) 一个
单,一也。——《汉书·枚乘传》注
今单车来代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单介(一人;一个);单味(一味菜肴);单民(只身);单幅(单条;条幅)
(7) 孤独;孤立
令母在后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单孑(只身;个人);单己(只身;个人);单老(孤独无依的老人);单然(孤单的样子);单雄(孤单的雄鸟)
(9) 衣物等单层
庶人单衣。——《礼记·儒行》注
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单账(单层的账子);单席(一重坐席)
(11) 衣物单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12) 又如:单复(单薄的衣服和厚重的衣服);单虚(单薄空虚);单衾(薄被);单轻(单薄)
(13) 衰弱 。如:单慧(小有才慧);单寒(身体瘦弱;因衣单而受寒);势单力薄
(14) 简单;单纯 。如:单陋(简陋);单议(简单的议论);单调
(15) 奇数。如:单日;单只袜子;单号;单牌(标志五里数的路牌)
名词
(1) 记事纸条 。如:菜单;清单
(2) 名册 。如:名单
(3) 一大块布,通常是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棉布或麻布,作为床上用品使用 。如:床单
(4) 打横格的、上面记载关于某项交易的记录、保证或指示的条子、散页或卡片。如:某种设备的保修单
副词
仅,仅仅 。如:单则(只;而);不单
(1) 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较大的量下附有较小的量,用同“零” 。如:一百单八将;二百单九年
(2) 另见
shàn
名词
(1)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2) 姓(春秋有单豹)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an1(tuaⁿ);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6(siĕng);siang5(siâng) [潮州]siêng5(siê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桤木树
机,机木。从木,几声。——《说文》
单狐之山多机木。——《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
春机杨柳。——左思《蜀都赋》
(2) 通“几”。几案,小桌子
奔其机。——《易·涣》。注:“承物者也。”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庄子·秋水》
围巾几(机)筵。——《左传·昭公元年》
(3) 又如:机杖(几案与手杖);机案(泛指案桌);机筵(几案和坐席);机榻(几案与床榻)
名词
(1) (形声。从木,幾(
)声。本义:弓弩上的发射机关。按:“机”与“機”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 )木树。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2) 同本义
主发谓之機。——《说文》
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注:“枢机,发动也。”
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一龙发机。
一龙机发。
机发吐丸。(机关发动吐出铜丸。)——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机牙(机互。弩上发箭的含矢处和钩弦制动的机件);机括(机栝。弩上发矢的机件;可开关的机械装置;圈套,计谋;机密,关键);机郭(弩上机牙的外壳);机发(谓弩机发射)
(4) 指机械,器械
在璇机玉衡。——《虞书》。马注:“机,浑天仪可旋转,故曰机。”
公输班为 楚设机。——《战国策·宋策》
(5) 又如:工作母机;电动机;起重机;柴油机;机石(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
(6) 捕鸟兽的机关
机,捕兽机槛也。——《后汉书·赵壹传》注
(7) 又如:机弋(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机阱(圈套;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机网;机槛(设机具捕鸟兽的陷阱)
(8) 指织机
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易·通卦》
多于机上之工女。——唐· 杜牧《阿房宫赋》
(9) 又如:机绝(织锦的绝巧);机房仔(方言。清代纺织工人的俗称);机神(织机之神);机素(织机上的白绢);机梭(即机杼。指织机);机轴(织机上卷布帛的部件)
(10) 事物的关键;枢纽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11) 又如:机门(关键,机密所在);枢机(事物的关键);机缄(原指造成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后用以指运气);机密房(机要部门办事处所);机柄(权柄;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
(12) 事物变化之所由
皆出于机。——《列子·天问》。注:“机者,群有之始。”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13) 又如:机由(契机,原由);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
(14) 先兆,征兆
知机其神乎。——《易·至乐》
睹其机兆。——《三国志·蜀书·吴主传》
(15) 又如:机兆(先兆);机道(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机微(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机先(事机萌动未发之时)
(16) 时机,机会
因机变化。——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7) 又如:机不容发(比喻时机紧迫);机不旋踵(比喻时机短暂);机便(机会;机宜)
(18) 计策,计谋 。如:机见(计策,谋略,智谋);机勇(机谋与勇气);机略(谋略,韬略);机钤(犹机智机谋);机画(谋略)
(19) 心计;心意
吾机先被孔明识破。——《三国演义》
(20) 又如:机括(计谋,心思);机轴(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
(21) 星名。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大熊座γ星,,又称玑或天玑 。如:机衡(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22) 指飞机 。如:机群;机声(飞机声)
(23) 机密,机要。多指军国大事
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
(24) 又如:机臣(机要近臣);机廷(掌握军国机杼大事的官署);机任(机要重任);机近(机密近要的地位)
形容词
(1) 机巧;机灵灵巧
大夫不闻齐、 鲁之多机乎?——《列子·仲尼》
(2) 又如:机急(机智敏捷);机悟(反应快理解力强);机捷(机警敏捷);机巧心术(机诈权变的心计);机带双敲(用心深沉或语言模棱两口。双敲:双关)
(3) 通“异”。殊异 。如:机服(异服。奇异的服装)
(4) 危险
处高而不机。——《淮南子·原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飢 | 居夷 | 見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kjii/ki | k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戒声。本义: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2) 同本义
械,桎梏也。——《说文》
拘罪人曰桁械。谓穿木加足曰械,大械曰桁。——《通俗文》
在手曰械。——《后汉书·吴传》注
械系敬广武。——《汉书·娄敬传》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求脱械。
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械送(加刑具押送);械索(泛指刑具。用刑具拷掠);械节(枷械等刑具的结合处);械解(戴上刑具押送);械颈(加械于颈)
(4) 器械,用具
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庄子·天地》
云梯之械。——《墨子公输》
攻械尽。
以牒为械。
(5) 又如:械用(器械用具);械器(器械;器具);械具(机械用具)
(6) 武器 。如:械战(犹械斗);枪械
动词
(1) 拘系;枷住;拘束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 阳陵。——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又如:械致(拘系押送);械槛(拘系于囚车)
(3) 治
桥揉斤械。——《文选·马融·长笛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i5 [海陆丰腔] hai6 [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宝安腔] hai3 [客英字典] hai5 [台湾四县腔] hai5 [东莞腔] hai3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械 | 胡介 | 匣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ghraih/haey | ɣɐi |